一位被遗忘的巴洛克音乐大师 林幻奇文/译 作为一位几乎被遗忘的巴洛克音乐家,西维乌斯·魏斯在他所处的时代却是红极一时的人物。他以无与伦比的才华征服了欧洲宫廷,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作为一个“痴情”的琉特琴演奏家,他将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这件乐器。当琉特琴没落后,他也随之遁入时间的洪流。而我们古典吉他演奏者,却应当发掘这位伟大的琉特琴家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今日小译一篇魏斯简传,附上一些简评,凑成这篇微评传。希望各位对这位作曲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西维乌斯·里奥波德·魏斯1687年出生于靠近Breslau的Grottkau(今日波兰境内Wroclaw), Silesia的首府。整个巴洛克时期,那里曾经涌现了一批德国琉特琴演奏家。魏斯的父亲,约翰·雅各布被他的同行Baron称为一个深不可测的音乐家,琉特琴以及Theorbo演奏家。他教授了包括魏斯在内的他的三个孩子——魏斯的弟弟Sigismund和妹妹Juliana Margaretha演奏琉特琴。 1706年,魏斯开始侍奉Karl Philipp伯爵。后者常驻Breslau和Brieg两地。期间,魏斯又跟随Hessen-Kassel的王子Friedrich去往Kassel, 在那里,魏斯为巴拉汀选侯Johann Wilhelm演奏。这位侯爵是一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虔诚的音乐信徒,也正是因此,Corelli将自己的第六号作品献给他。年轻的魏斯在Kassel停留了一个月后返回Breslau. 有证据表明,托魏斯的福,他的父亲和兄弟1709年被聘为了杜塞尔多夫的琉特琴家。1707年,Karl Philipp将自己的宫廷迁往因斯布鲁克。魏斯可能与他同往,但是并没有确实的证据证实。 1710年左右,魏斯可能侍奉流亡在罗马的波兰王子Alexander Sobieski. 王子的宫廷位于Zuccari palazzo, 这使得魏斯有机会结识斯卡拉蒂父子,管风琴演奏家Bernardo Pasquini以及他的同胞Handel和Heinichen. 魏斯跟随王子造访各个宫廷。他的演奏获得了广泛的赞赏。 这一点在我研究魏斯的作品时就有类似的疑惑,读了传记以后证实了我的想法。魏斯的作品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好听。他的作品有非常强的旋律性,这直接让我怀疑他在生前是否到过意大利,果不其然我的猜测得到的证实。这一点也可能是他站在了琉特琴音乐顶峰的原因,因为他的作品虽然结构也十分严谨,但是在严谨之余,更平添一份抒情性。可能也因此而使他受到欢迎。 1714他的庇护人去世后,魏斯开始寻找一个配得上他才能的新职位。虽然此时他离开了意大利,但是意大利音乐对他的影响却是深刻的。他在意大利度过的那些岁月甚至影响到了他最后一些作品的创作风格。 直到1718年魏斯才受雇于德雷斯顿宫廷,可能依然服务于他的老主顾Karl Philipp. 1717年魏斯两次造访德雷斯顿,他的表演非常成功,他因此而获得了100个达克特金币的赏赐。那年他至少到过布拉格一次,在那里结识了著名的波西米亚琉特琴演奏家Johann Anton Losy von Losimthal伯爵。今人都称他为Logy伯爵。很显然,魏斯的创作风格受到了他的影响。当Logy去世后,魏斯为他创作了一首墓志铭曲。 1718年8月23日,魏斯被任命为选帝侯“强壮的撒克逊奥古斯特”的宫廷音乐家。这位选帝侯从1697开始成为波兰皇帝。这个荣耀的职位以德雷斯顿为基点,辐射整条易北河。作为一座艺术和科学为中心的大都市,德雷斯顿可以自豪的吹嘘它所拥有的,全帝国最好的歌剧院和音乐厅。在当时,许多著名的音乐家都齐聚德雷斯顿宫廷。除了魏斯还有诸如长笛演奏家Buffardin和Quantz(以及他们的学生),小提琴演奏家Francesco Veracini和Pisendel(他们都是维瓦尔第的学生)。 魏斯的年薪是1000帝国泰勒银币——这是一笔很高的收入。然而,当1733年Frederic August二世从他父亲手中继任以后,他在没有任何其他音乐家干涉的情况下将魏斯的年薪提至1200泰勒,1744年又提到1400泰勒。因而,魏斯成为了当时德雷斯顿宫廷乐队俸禄最高的音乐家。这个情形很明确的表达出他受到的爱待与尊重。也因此他的庇护人总是在出行时将他作为自己的音乐使者要求他同行。 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 1722年,Petit, 一个号称是Tartini学生的小提琴家出于妒忌,对魏斯进行了报复行动几乎咬下了他的拇指。直到当年秋季魏斯才伤愈复出。他与Buffardin一同离开慕尼黑去参加巴伐利亚选侯的婚礼。他在那里大受欢迎。 1723年,他第三次回到布拉格,这次是与传说中的长笛演奏家Johann Joachim Quantz以及歌唱家,作曲家Carl Heinrich Graun一同归来。这三位音乐家去到了波西米亚王查理六世的宫廷。 1728年五月,魏斯与另外三位伟大的音乐家:小提琴家Pisendel,长笛演奏家Buffardin和Quantz一同,跟着他们的主子去了柏林的宫廷。他们在那里停留了三个月,可能是受到了未来拜罗伊特伯爵夫人威廉敏娜(弗里德里克二世的妹妹)的邀请。她对他们充满了溢美之词。 威廉敏娜对于此次会面留下的印象: “魏斯的演奏是如此的优秀,几乎没有别人能及得上他。任何后来人只是在他的荣光下模仿他而已。” 魏斯一定是习惯并且很享受在德累斯顿的生活。也因为他拒绝了维也纳宫廷于1736年对他发出的邀请。当时承诺提供他一年2000泰勒的年薪。这很自然,因为德累斯顿的音乐家和听众都很明白彼此的价值。 这一点可见其作为音乐家的一点“风骨”,对于音乐家来说,最重要的永远不是钱。(当然钱也很重要。)在物质生活有保证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熟悉并且畅通的音乐作品生产消费渠道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什么是生产消费渠道呢?简单的说,就是有人需要你写,有人想听你弹,你对你的表演场所熟悉的就像自家后花园一样。你与你的听众也几乎兄弟相称,因为你知道他们都是懂音乐的行家,你不是在对牛弹琴。如果一个音乐家拥有了这样的艺术氛围。估计他不会因为那多出来的几个钱而随便离开了。 著名的Hermann von Keyserlingk伯爵,既委约巴赫创作《哥德堡变奏曲》之人,也曾经充当过魏斯的保护人。Keyserlingk是一位伟大的业余音乐家和鉴赏家。因为出于对魏斯的欣赏,他曾经帮助他免受牢狱之灾。(魏斯曾经冒犯某位王室成员)Kayserlingk给州长写信赞扬这位琉特琴演奏家并要求当局释放他。 1738年,魏斯结识来自柏林的小提琴家Franz Benda. 他们从一天的中午一直到午夜进行了长时间的演奏比试。Benda完成了24只小提琴独奏曲的演奏而魏斯也演奏了8至10套琉特琴组曲。 斗琴的历史真是悠久……希望结果是“不打不相识”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 1739年,魏斯与巴赫相遇。魏斯与巴赫的儿子威廉同在德雷斯顿。后者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当时魏斯与他的老乡以及学生Kropffgans前往莱比锡看望威廉,因此有机会与巴赫结识。在与大师几次会面后,他们结下了牢固的友谊。这一历史事实事后得到了巴赫的女儿以及私人秘书的证明。 我们都知道魏斯是Kayserlingk伯爵的被保护人,巴赫亦如此。事实上这两个人曾有过多次见面的机会,并且据称巴赫曾经为魏斯写过一些琉特琴作品。而且,从1717年开始,巴赫就会时不时前往德雷斯顿宫廷。尤其是当1733年威廉·巴赫任职圣索菲亚的管风琴师以后,巴赫去得就更频繁了。这让我们想到或许魏斯与巴赫有更多的见面的机会。
另一则有趣的故事见于1805年JF Reichardt关于两位音乐家之间进行的一场比赛的记录: 各位都知道,在琉特琴上演奏和声模进以及对位是多么的难。而当时所有人都亲眼见证了魏斯——伟大的琉特琴家难以置信地当着巴赫——这位伟大的古钢琴与管风琴家的面,演奏幻想曲与赋格曲。 对于巴赫与魏斯的会面,当时在场的巴赫的小侄子Johann Elias Bach以及后来巴赫的私人秘书都有所记录。JE Bach当时这样评价这场会面: “……我的堂兄(威廉·巴赫)从德雷斯顿回来,与他同行的有两位著名的琉特琴演奏家,魏斯先生以及Kropffgans先生,他们在我们家表演了几次,那些音乐棒极了!” 魏斯似乎对于出版自己的作品没什么兴趣。在目前存留的他的650部作品里,只有很少一部分在他生前得到出版。1728年Teleman在编纂《忠臣的音乐大师》一书中用到了一些魏斯的作品作为谱例。他的作品展示了他精湛的创作与演奏技术。但是可能与后来的帕格尼尼以及莫扎特一样,他只想自己保留这些作品。 这个似乎与当时的音乐家生存形态有关。当时音乐家多依附于宫廷。只要才能够牛逼,搞定了自己的主子,那衣食无忧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了。所以音乐家不必通过出版乐谱来打名气,赚稿费。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音乐家得到解放,走上了自由的道路。没有了保护人,虽然你就不必对人卑躬屈膝。但是你得为自己的生计考虑,出版乐谱,大肆宣传自己就成了音乐家的新任务了。其实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如果要求得安稳,那必定要用自由来换取。如果追求自由自在,那生活必定不如有人罩着你那么安逸。理解这点对于当今市场经济下的音乐家们很重要,决定了你能否坚持下去。 晚年的魏斯名声远播。他住在德雷斯顿,各国的学生前来拜见他,跟随他学习音乐,接受他的指导。1750年10月16日,魏斯去世。留下妻子与7个孩子。其中Johann Adolf Faustinus是其中唯一一个继承他成为德雷斯顿宫廷琉特琴师的人。除了对儿女的教诲,魏斯没有留下任何财产给家庭。他所有的钱似乎都花在了生前维护自己地位和形象上。 魏斯的作品推荐 魏斯的作品浩如烟海……他创作的作品几乎清一色全部都是琉特琴作品,虽然他也写过琉特琴协奏曲(古乐编制),但是至今已经全部遗失。这实在是一件遗憾的事。魏斯在音乐创作上的才能是很高的。然而在他死后,琉特琴很快被吉他取代,并且钢琴和弓弦乐器开始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位昔日才能卓越的音乐大师却因其一生只创作琉特音乐而被人淡忘。这实在有点不公平。在这个问题上,巴赫,亨德尔,维瓦尔第,泰勒曼都比他更具有历史眼光。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法考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魏斯一生只钟情于琉特琴?如果你弹过一些魏斯的作品,就会被他的创作能力打动,同样的作品如果放到古钢琴或者古乐队上,也许今日又会多出一位被世人所记住的巴洛克音乐大师。而现在,魏斯只是少数古乐以及弹拨乐爱好者推崇的一位在音乐史课程上都见不到的琉特琴演奏家。实在有些过于可惜了。 作为如今的吉他演奏者,无论你是爱好者,习琴者,还是演奏家。都有必要去弹奏一些魏斯的作品。这是我们通过我们的乐器了解巴洛克音乐最好的途径之一。相比巴赫而言,魏斯的作品更“吉他”,因为它们是在琉特琴上被创作出来的,演奏的技巧上更接近吉他。因此而使得它们的音乐结构更加适合被吉他表现。巴赫虽然很伟大,可是他的琉特琴作品其实是在键盘乐器上创作出来的。(当时流行的琉特型古钢琴Lute-Harpsichord)更适合用键盘乐器去弹奏。而且用吉他来演奏的巴赫的文献非常有限,完全不能代表所有巴洛克音乐的全貌。如果学生永远执着于那么几套琉特琴组曲或者无伴奏大,小提琴组曲的话,难免有些过于单调乏味,不思进取。而魏斯大量的组曲与奏鸣曲就能非常好的拓展你的视野。最关键的是,你本身就会被这些美妙的音乐打动。 我向大家推荐由Schott出版社发行的,英国吉他演奏家Raymond Burley编订的魏斯作品选集。其中收录了8首Burley认为的魏斯最富有灵感的代表作。(我个人也同意这个观点)Burley坦言,这些作品是他从英国以及德累斯顿图书馆里搜刮来的魏斯手稿中选出来的,非常值得一弹。其中两首最著名的作品在此也为大家献上视频:
2. D大调帕萨卡利亚舞曲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23 01: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