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写论文时,分了个神,想到这个么问题:从我接触吉他到现在这么十多年,祖国的吉他专业工作者们真正在舞台上给听众演奏了些什么作品呢?院校里的学生们大多在又折腾些什么作品呢?我列了个表: 巴利奥斯 《大教堂》《华尔兹3号》 《森林之梦》 巴赫 《琉特琴组曲4号》BWV1006a(经常还不全) 《前奏曲,赋格与快板》BWV998 《恰空》BWV1004 泰雷加 《大霍塔》 《威尼斯狂欢节变奏曲》《阿拉伯风格随想曲》 托罗巴 《小奏鸣曲》 迪恩斯 《天平星座小奏鸣曲》 《乡愁3号》(1号2号没人弹) 布罗威尔 《奏鸣曲》 《黑色十日谈》 科斯特 《引子与波罗乃兹》 梅尔兹 《匈牙利幻想曲》 多美尼科尼 《科庸巴巴》 索尔 《大独奏》 《莫扎特主题变奏曲》 阿萨德 《水彩画》 朱利亚尼 《大序曲》 《罗西尼亚那2号,3号》 梅林 《回忆组曲》 沃尔顿 居梅 《巴顿爵士组曲》 科什金 《乌舍华尔兹》 帕格尼尼 《随想曲24号》 阿尔贝尼兹 《塞维利亚》 格拉纳多斯 《西班牙舞曲5号》 维拉-罗伯斯 《前奏曲1号》 《练习曲1号 2号》 雷冈蒂 《夜曲》 阿瓜多 《华丽的回旋曲》 基本就这些了吧,其中沃尔顿和布罗威尔奏鸣曲是近两年流行的。这单子里面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参赛需要,大家都弹。而吉他文献中许多重要的名字没有出现,像Ponce,Mompou, Antonio Jose, Tansman, Manen, Britten, Ginastera, Asencio, Takemitsu, Llobet, Pujol,Turina, Falla, De la Maza, Morel, Guastavino,Legnani 十多年啊,吉他前线的工作者们就这么翻来覆去,我就在琢磨,这究竟是图个什么呢?听众又从中得到了多少享受呢,他们对吉他的了解又多了多少呢? 再看看很多专业人员的音乐会曲目的安排,常常是几个人合着把几个大部头一股脑都搬上来,压得听众喘不过气来,而且总是这些曲子,总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演奏。我对这种音乐会的性质表示质疑。到底是享受还是折磨?是心灵的交流还是自我能力的炫耀? 我还有次听一个专业学生说,从来是老师给布置曲子,自己没什么选择的自由,如果想学的曲子不是老师指定的,老师会拒绝给学生指导。而老师布置的曲子基本都能在上面的单子里找到。不知道读者会不会觉得奇怪,至少我觉得挺可笑。十多年的翻来覆去,这也是原因之一。我不相信一个真正精通Dyens 乡愁曲3号的老师会不精通Dyens的乡愁曲1号和2号。 不过看见何青老师的学生弹梅尔兹的《悲歌》和伯克利的《小奏鸣曲》,很到位,我总算是感受到了新的气息。后来他的学生穆怀聪在GFA弹布罗威尔的Elogio de la Danza,弹得非常出色,我为之感到高兴。还有星海的王子轩毕业音乐会弹奏了庞塞的协奏曲,这就对了,好样的!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5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