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为什么会打品? 吉他,其发音原理是手指拨动琴弦使之振动,琴弦振动的能量通过琴桥传导到共鸣箱而发出乐音。音高的改变是通过左手按住不同的音品改变弦长从而改变音高。当左手按住音品左侧,右手拨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距音品很近。当琴弦因振动和音品接触,就会发出的“咝咝”杂音,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品(buzzing)”。 严重的打品现象必然会影响正常演奏,破坏音乐表现,如果不找出原因并解决,那么一把声音良好的吉他可能就失去了应有的音乐表现力。打品在许多情况下是因为乐器本身缺陷引起的,比如过低的品弦距;音品高低不均;质量不佳的琴弦。此外,也有一些打品现象是由于演奏者不谙吉他的某些性能造成的。要改善打品现象,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成因。 一、演奏方法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任何一把吉他,只要施加较大的力量拨奏,都会产生打品现象,并不存在所谓的“不打品的吉他”。为了避免打品,演奏者必须控制演奏力度并研究演奏方法。
在同等力度下,右手越靠近吉他音孔演奏,琴弦振幅越大,也越容易导致打品;拨弦位置往琴桥部分移动,琴弦的振幅逐渐变小,就比较不容易打品。 正确的方法是以正常的演奏力度,选择一些自己经常弹奏的作品来测 二、制作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由于制作引起的打品现象比较常见的有三种: 1、品丝高低不均匀。在一些制作不佳的吉他中经常看到这种现象。甚至在一些价格昂贵的音乐会吉他上偶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 2、琴颈变形或者指板不平整,容易导致打品现象的发生。 3、品弦距过低(下弦枕过低),这是最常见的。品弦距的通常标准是1弦12品不大于3毫米,6弦12品不大于4.5毫米。有些制作家为了让演奏者获得更舒适的手感而降低品弦距。对于某些演奏者来说,较低的品弦距可能不会导致打品,但是其他一些则可能导致严重的打品。可以根据自己的演奏习惯调整下弦枕的高低,在手感和避免打品之间寻求平衡。如果下弦枕太低,不要在弦枕下垫纸片等附加物来增加高度,因为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吉他的音色、音量。正确的方法是重新做一块高度合适的下弦枕。 三、狼音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每一把吉他都有某几个音特别容易产生打品现象,比如低音弦上的G、G#、A等音。 狼音由乐器的自然共鸣引起,因而,它是乐器设计的必然结果。所有的乐器都有其共鸣箱,箱内空气有一个基本的振动频率,在这个频率之上,乐器反应明显,并能产生音量较大的声音。共鸣频率取决于乐器的体积,即体积越大,共鸣频率越低。就弦乐器而言,有时,琴箱空气振动基本频率与乐器面板和背板的基本振动频率非常接近。当演奏这个音的时候,就会引发面板,背板和空气腔的共振,产生一个额外的的大音量声音,这个听起来令人不快的声音就是狼音。尤其在弦乐器上,这些共鸣效果可能导致谐波范围内的泛音消失,原因是面板和背板的不协调振动(异相振动)。 狼音点的共鸣特别大,琴弦振幅也特别大,因此琴弦在振动的时候非常容易接触到品丝从而产生打品声。 狼音基本上是不可解决的物理现象。在不改变品弦距和吉他构造(或者添附加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改变演奏方法来改善,以下是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在不影响音乐表现的前提下控制演奏力度,从而减小琴弦的振幅; 2、改变演奏位置,右手适当往琴桥方向移动; 3、左手辅以揉弦,借以破坏狼音; 伴随着吉他的开声,狼音现象可能弱化,但是不可能根本消失。 四、琴弦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不同品牌的琴弦或者不同张力的琴弦在相同的拨弦力度下具有不同的振幅,因此,在同一把吉他上,某些琴弦容易引起打品。有时是因为琴弦品质有问题,振动不正常引起打品现象。演奏者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琴弦来判断并解决这个问题。 五、上弦枕过低引起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 高级吉他在制作过程中,作坊的湿度一般在50%左右。吉他成品到了湿度比较大的地方之后,比如70%-80%以上,由于乌木指板没有油漆,而且它的吸湿率较大,因此吸湿之后会往后挤压琴颈,导致琴弦逼近金属品丝。 在演奏的时候,上部琴弦也在振动,就会和金属品接触而产生"丝丝"的声音。事实上,手感越好的吉他(就是琴弦本来就比较靠近金属品的)就越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那些品弦距离比较大的则不容易出现。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简单。任何人都可以轻松操作:将琴弦放松,取出上弦枕,在弦枕下垫若干纸片(对声音可能有轻微影响,但也有制作家认为几乎没有影响),然后将弦枕放回去,这样就解决问题了。当然也可以另外制作一个上弦枕来解决,但是通常不需要这么麻烦。 朋友们可以一一对应,找到打品的问题点并解决。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2-23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