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前后,我在乌鲁木齐上学,买过一个吉他,这是一个民谣吉他,琴身修长,钢丝弦,声音清亮悦耳有金属色彩,这种琴更适合弹唱。当时弹吉他的人很少,之前我也没有接触过,就是在电台或者收录机的磁带里听过,就是喜欢听,疯狂的喜欢。 那时候媒介也不像现在这样发达,大多是收音机,也有收录机,不多,我买了吉他却不会弹,也找不到专门的吉他老师,基本就是乱弹琴,找一切机会学习,没有学过音乐不懂五线谱就看六线谱,这六线谱大概是弹吉他的人才会认识的,六根线就代表吉他的六根弦,有点像是所谓傻瓜式的,是用五线谱的人看不上的。 没有老师就自己抱个教材啃,哪里有吉他学习班就去报名,办学习班的也都是临时的居多,普及性质的,学个分解和弦节奏型什么的,如果能完整的弹奏或弹唱一首曲子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很愿意给大家表演,我最早学会弹《爱的罗曼斯》,就照死了弹,弹到同学们嫌烦了,不是我不更新曲目,是不会别的呀!就这个有没有弹错的地方自己也不知道,好在大家也都不知道。夏日夜晚的校园里,常常会有并不悦耳的琴声或者歌声传来,那时候没有网络游戏,这是我们最好的娱乐。 那时以民谣弹唱居多,接触古典吉他的人极少,有名的是刘天礼,他当时是在中央电视台有一档吉他讲座,也是普及性质,但是影响极大,当时的年轻人如果学习吉他没有不知道他的,他也写了大量的吉他弹唱的歌曲,传唱度都不高,教材而已,我曾经就买过他的教材,以后被人借走,极为惦记,没几天就追着要。今天看来刘天礼的吉他水平还是比较一般,但是架不住当时这方面的人稀少,传播途径少,大家接触的少,所谓物以稀为贵,他原是手风琴专业的,身形肥胖,手指关节粗壮厚实,看上去不像是弹琴的人。 在喜爱弹吉他的人心里,古典吉他是极为神圣的,大约一九九零年左右,我有了第二个吉他,这是个古典吉他,尼龙弦,在早期的欧洲古典吉他的琴弦是用羊肠线做的,音色极其细腻柔和,摄人心魂。我最早学耶佩斯的《爱的罗曼斯》是用民谣吉他学的,有了古典吉他以后,知道是完全不同的,用这把琴,我学会了索尔的《月光》,都是极其简单的吉他小品,但是旋律优美动听,再复杂高深的技巧也都是为所要表达的效果服务的,这应该是所有艺术形式的真谛。很多年之后我接触到断舍离以及极简主义这样的概念第一时间直接接受,我想跟自己喜爱古典吉他大概是有些关系的,简单的可能是更加美好的。所谓删繁就简,所谓巧夺天工,所谓浑然天成,归结到一点就是大道至简。 二零零年前后,一个机缘巧合,我得到了第三把吉他,这是一把品质不错的古典吉他,有了好的琴,但是却弹得少了,或许是工作,或许是生活,也可能是自己缺乏一以贯之的恒心和韧性吧,总之是无成。有一点很是可笑,我喜爱吉他,却从来没有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也从来没有学会过五线谱,更多的时候是自己去扒教材,自己去感受。在我个人,心里想想可笑可怜之外也有点可悲。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这几十年以来我接触了大量的古典吉他曲,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更加敏感也更加准确,第一次听《阿尔汉布拉宫的回忆》极其沉静优雅,听到泪流满面。第一次听《美丽的阿兰胡埃斯》,是约翰威廉姆斯演奏的,黄昏,湖面,淡淡的忧伤,深深地被震撼到了,也是听到幸福的泪流满面。从中国走出去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一把琴走遍天下,已过不惑之年至今独身,世人很难理解但是我知道她,她是一个弹古典吉他的女子,这个世界上能和她在一起的人是很难遇到的,高山流水,知音何在。她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改编成古典吉他曲,极为准确,极为和谐,除了她,没有人能做到。 吉他这种东西从诞生之初就是个比较小众的东西,即便是在它的诞生地欧洲也是这样,在中国,过去因为业余活动单调喜欢的人还比较多,现在生活丰富多彩了,便渐渐放弃了,这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 我感觉在所有的人种当中,汉民族是最缺乏艺术天分的,在中国很多的其他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就是艺术,语言就是音乐,日常生活就是歌舞,快乐无比。在世界其他许多国家也是这样,中国的汉民族,最大的特点是务实。 我的朋友亚军是个喜爱古典吉他的人,这方面我们同好,我很幸运,他很用功,琴弹得比我好的多。心里流淌着优美动听的古典吉他的旋律,我想这是我们共同的幸运。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22 18: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