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讯 记者吴丹报道:“阿权的音乐是有根的音乐。”有时是婉转缠绵的一声高胡,有时是荡气回肠的一声粤剧开场,有时是一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这个被誉为“音乐大厨”的流行音乐制作人手里,传统的岭南元素,总能以新的形式焕发光芒。 温暖 凡是接触过陈辉权的人,大抵都逃不过温暖印象。他是土生土长的广东顺德人,他的眼睛会说话,笑起来弯得像月牙,厚实的声音里带有一种天然的温暖质感。而这种温暖延伸到他的音乐作品里面,又化成了一首又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广东本土歌曲。 立足广东流行乐坛多年,他身上头衔众多:流行音乐制作人,作曲、编曲和吉他演奏家,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音乐学会会员,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理事……但无论台前幕后,这个才华横溢的音乐人,一直给人以温暖“接地气”的奋斗青年印象。“得就得,唔得返顺德。”这句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寥寥几字,尽显顺德人大刀阔斧的打拼精神。陈辉权的原创歌曲《唔得返顺德》便是基于这句口语所作,收录在2006年发行的专辑《音乐大厨》当中。 “做音乐有时真的和做大厨很像。”陈辉权说,治音乐若烹小鲜。广东人对于“吃”这件事向来考究,大排档里的粤式小炒种类繁多而镬气十足,相隔甚远也能感到香气扑鼻。他也喜欢“烹饪”,纳多种音乐风格于一身,将不同的音乐元素有机结合,取其精华,自由烹调自己心中的味道。从乡村摇滚到都市情歌,从现代舞曲到粤曲小调,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广东乐坛,潜心烹饪粤语大餐。原创作品推陈出新,经他编曲的歌曲更是多不胜数。 但时间倘若回溯到三十年前,这个年轻人,似乎天生自带“不务正业”属性。那时的他从来没想过,音乐有一天会成为他的事业与生活。 “不务正业” 陈辉权是“不安分”的。学画画出身的他,中学时就开始尝试创编粤语的相声和话剧。大学时期才开始接触吉他,音乐天分初露锋芒。毕业后顺利成为了一名室内设计师,但心中仍旧怀揣着一个“音乐梦”。1994年他辞去工作,与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中国内地第一支粤语原创乐队——丰收音乐合作社,担任主唱及主音吉他手,从此踏足流行乐坛。 90年代初,广东乐坛兴旺发达,新人辈出,全国很多优秀歌手都到广东发展。“遍地都是歌星,影响都是全国性的,当时我很羡慕。”赶上了时代浪潮,他跃跃欲试,从那时起,便开始尝试创作自己的歌。从一个屡次获奖的小画家到一名室内设计师,再到成为一位原创音乐人,这位不务正业的“音乐怪才”所显露的真正才能,不仅来得有些出人意料,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不光是原创作品大受欢迎,音乐获奖连连,当年一首由他作曲和编曲、经“中国力量”组合演唱的《Every Day》作为中国内地第一首电子舞曲,更是红遍了整个华语地区,成为一个时代的流行符号。1995年,陈辉权创作了他的第一首粤语歌曲《爸爸的背影》,不久后便从台前转为幕后制作人,在广东本土音乐创作的道路上深耕发展,开启了另一段专注的创作和探索之旅。 “粤语在本质上就有着不可置疑的美好。”一说起粤语的魅力,他便兴致勃勃地引经据典,向我解释粤语的音乐性,“粤语有九声六调,其中三个是入声;普通话有四声,没有入声。粤语中的音调和入声更为贴近古韵……”“广州是全世界的广府文化中心,但为什么粤语歌这么少呢?”基于热爱,带着不甘,他又投入了马不停蹄的创作之中。2006年,陈辉权力邀多年好搭档、词作家梁天山,著名主持人陈丹虹,以及抬山李培、维谷谷、双喜明、三本目等广东本土粤语填词人参与制作,精心炮制了《音乐大厨》专辑——这是近年来罕有的内地原创全粤语大碟,内容以广东人的日常生活、温暖人事、拼搏精神为主,为广东乐坛注入了新鲜空气和本土气息。 而今只要仔细聆听陈辉权的音乐作品,其实不难发现,流行的曲风中,时常流露出一种似曾相识的独特韵味。有时是婉转缠绵的一声高胡,有时是荡气回肠的一声粤剧开场,有时是一句耳熟能详的经典诗词……在这个被誉为“音乐大厨”的制作人手里,传统的岭南元素,总能以新的形式焕发光芒。 曲由心生 关于流行音乐,许多人会联想到“快消费”、“大众化”等标签,似乎潮流滚滚的背后,总免不了辉煌逝去、“泯为众人”的一阵唏嘘。但在辉权的音乐里面,“流行”也能耐人寻味。 作为一名流行音乐制作人,他实际上也是一个粤剧发烧友。从小喜欢跟随父母看粤剧的他,对于本土戏曲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热忱。他曾坦言自己的许多音乐创作,当中的营养也都来自粤曲和广东音乐。“最初不过是一种懵懂的认知、一种心里面的喜好,到后来慢慢接触、学习一些相关书籍,这时对粤剧粤曲的认识才渐渐变得立体。” 2014年,他取材于广州的美景与风物,将积淀丰厚的人文气息与唯美灵动的电子音乐结合起来,烹制了一张粤味浓浓的NEW AGE音乐专辑《风月西关》,通过二胡与电吉他共鸣、电音与管弦齐奏,带来了既古典又现代的音乐享受。比如专辑中的《水秀花香》就融入了粤语童谣《月光光照地堂》的元素,简单悠扬的旋律让人似曾相识,却比原曲更加意蕴丰富,充满想象。不得不感叹,在岭南传统音乐中,他总能找到永恒如新的感动。 “广州有这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我想用我的方式记录它。”鸟语花香的西关早晨、浪漫恬静的沙面街区、熙熙攘攘的上下九茶楼、清风拂面的珠江夜景、妙趣横生的“鸡公揽”、美味营养的广式靓汤……日常生活里的每一帧画面、每一个声响,都如同力量饱满的种子一样,在陈辉权的心里生根发芽,成长为葱葱郁郁的灵感之树。“阿权的音乐是有根的音乐。”中国著名词作家、音乐活动策划人也曾这样评价陈辉权,“他音乐里的中国色彩和个性化的中国民间旋律,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古老的旋律因为他神奇的运用而焕发出新的生命。” 粤韵悠扬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2017年,在南国书香节的《粤韵唐诗》新书首发式上,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作《池上》在陈辉权与女儿陈韵融的共同演绎下,变成了一首清新曼妙的粤语歌曲。《粤韵唐诗》是由陈辉权、梁天山和劳震宇联手推出的第一本用粤语朗诵的国学读本,从中小学生必背的唐诗之中,精选了三十六首诗篇进行赏析。读者通过扫描书中二维码,即可听到陈辉权用粤语正音朗诵的诗文。诗、乐、画结合的方式,让新生代在培养文学素养、陶冶性情之余,更加感受到了粤语文化的深厚沉淀,以及粤语音韵的铿锵之妙。 “古诗词本身就具备一种音乐性的美。”说到朗诵与音乐之间的关系,陈辉权的眼里泛着赞赏的光。近几年,他越来越喜欢粤语朗诵,不仅在网络平台上开辟“粤读经典”栏目分享、诵读经典诗文,还尝试在音乐当中也加入古诗词的元素。“实际上好多诗词就是基于音乐而产生的。我在朗诵的过程中,经常会产生灵感,心中会自动产生音乐。”辉权解释道,早年他读《诗经》的时候觉得质朴动人,后来经过查证得知那是最早的歌谣。从大雅之堂到乡间里巷,这些诗歌其实可以说是当时的“流行歌”。如今他用自己的理解,将这些诗词重新“歌谣化”,实际上是一种回归。 今年,他在苏东坡的名诗《惠州一绝》基础上作曲编曲,融入广东粤曲小调,制作了一首清新活泼、朗朗上口的《食荔枝》,让古诗词迸发出了新的活力。“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当熟稔于心的诗句变成旋律优美的歌谣,当诗句当中又突然穿插耳熟能详的粤曲——《荔枝颂》的趣味身影,你不得不惊叹于这位作曲家所拥有的,细腻的创作力、艺术想象力与吸收力。这样一首短短几分钟的歌曲,看似渺小,却满是精华。听众不仅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粤语的魅力,也能从中了解到经典故事与优秀传统文化。“一首歌所带来的影响是很立体、有很多延伸的。”陈辉权说,如此一来不仅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诗词,且能寓教于乐,更好地传承发扬粤语,“相当于在人的心里种下了一棵树。” 清苦也快乐 但创作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与镜头前、荧幕上一贯呈现的热烈形象不同,创作时的辉权又是另一种状态。 早晨醒来,泡一壶清茶,打开音乐,拿起笔抄写名家诗篇,一边写字一边朗读,又或者做一些简单的开嗓练习。先沉静下来,再细腻感受,然后苦心斟酌。 “说是清苦,实际上是苦中作乐。”陈辉权常常提到“清苦”这个词,他认为这是创作时候应有的状态。当心境变得寡欲,少了名利的约束,对于艺术的追求则更加纯粹。此时,清苦与幸福有机地结合,知足和不知足不断地变换,在这样的质朴空间中,才能享受奇妙的创造之旅。但空间也只是形式,创作的素材与能力的培养,固然仍是来源于生活与学习。深谙这样的道理,陈辉权就像一块海绵一般,“贪婪”地吮吸着传统的营养。书法、画画、诗词、音乐,无时无刻不充斥着他的生活。比如开车时听广播、坐车时看书、写字时朗读……这些短暂而容易被忽视的碎片时间,却是他擅长利用并享受的宝贵时刻。 著名作曲家戚建波曾说:“离开了创作的土壤,离开了生活,再华丽的技巧也出不了优秀的作品。”这一点与陈辉权的音乐创作理念,似乎正是不谋而合。根植于南粤大地,岭南传统文化便是他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而谈起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他的看法包容而前卫。“传承发展,要先消化传统再去搞创新。但创新也不是随意的,是要沿着原先的轨迹、脉络去继续革新,要考虑是否缩减一些容量、题材如何接近我们的生活、舞台艺术方面是否做一些演化……当然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抨击,但你若不试,又怎么知道哪些东西会留下来呢?如果它不好,那它很快就会消失;如果好,它会慢慢为时代所接受。” “我觉得,激情和赤子之心,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必须保持的本质。”现今距离1994年丰收音乐合作社刚成立,时间已经过去整整24年,但与那时相比,陈辉权坚定地表示,自己的创作心态却从来没有变过。“我是不愿意重复自己的,对这个东西有兴趣,那就要不断地创新。”如今,他仍毫不懈怠地投身于音乐创作的旅途当中,如痴如醉地烹调着岭南音乐这道“招牌菜”。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23 20: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