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以管窥天, 以锥刺地 —— 所窥者大,所见者小, 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庄子·秋水》 译文:所有音乐的目的及最终归宿只应是展现上帝的荣耀、净化我们的灵魂。 --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赋格的艺术》—— 音乐艺术深层探索的结晶 山西朋友借给我的《巴赫鲁特琴赋格中的复调音乐》一书 常言道:“书非借不能读也!” 可是借来的书也未必读出效率来。今年八月,山西的朋友借我这本关于巴赫鲁特琴上的赋格的书,希望我能好好读一下。可到如今我才于前几日认真翻阅了几页,书中主要介绍了巴赫的五个鲁特琴赋格的乐章,分别是BWV995组曲的Tres Viste, BWV996组曲的Presto乐章,BWV997组曲的Fugue乐章,BWV998-前奏、赋格和快板中的赋格乐章,以及赋格BWV1000。同时,作者还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时期为弹拨乐器写过赋格的其他作曲家。另外,顺便提一下,本书的作者是Tilman Hoppstock, 也是我的青岛好友、青年鲁特琴演奏家张洛菩老弟的导师。 巴赫的作品里永远不分开两件事:宗教的和键盘教学的,也就是人声作品与管风琴(羽管键琴)作品的创作。因司职教堂,键盘作品有探索的意味,从最外向的触技曲和赋格,到最内省的受难之作,都有敬神之意与解决作曲难题的探究,“音乐是赞颂上帝的和谐声音,赞颂上帝是人类生活的中心内容。”巴赫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观点,他不顾技术上的难度,在意大利音乐的影响下骄傲地展示单调的古老奏鸣曲,诞生了著名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他常在唱赞美诗中用管风琴伴奏时加入“不得体”的变奏,使教徒们在他的音乐中无所适从,又由于与雇主的纠纷等,显得“不合时宜”的固执,最后失明栽倒在没有抗菌素的年代。巴赫生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地位,而贫穷与死亡却紧相随。此中的顽固倔强,让人看到泪花闪动。 复调对位法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巴赫是对位法天才,建立了一个有趣、具有可塑性的美学空间,以《赋格的艺术》以及《音乐的奉献》最为闻名。其中, 《赋格的艺术》-BWV1080 被看作巴赫在其晚年悉心于音乐艺术最深层探索的思想和实践的最后总结。 巴赫的13首赋格被巴赫称作“对位”(Contrapunctus),另外还有4首卡农,以及一首未完成的三部赋格。巴赫生前并未指定用何种方式演奏这部曲集,而今我们看到的《赋格的艺术》通常有三种演出版本,一是键盘乐的,钢琴、羽管键琴或管风琴的,二是罗伊·哈里斯改编的弦乐四重奏,第三种是由沃尔夫冈·雷格塞改编的乐队曲。
视频:《赋格的艺术》管风琴版 《赋格的艺术》(德文 : Die Kunst der Fuge), BWV1080,是巴赫(1685-1750)的一部未完成的杰作。(有人认为这部作品已经完成了,只是没有被完整地保存到今天。)作品大约在1740年代初期开始创作。现存最早的草稿,内有12个赋格以及两个卡农是巴赫于1745年所复写保留下来的。此份保存下来的草稿有细微不同的地方,标题被巴赫的女婿Johann Christoph Altnickol改为 : Die Kunst der Fuga。 该作的第二版本在巴赫死后的1751年出版。其中包括了14首赋格曲和4首卡农,巴赫音乐权威研究专家Christoph Wolff指出:“这部作品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一部音乐作品里,尽可能地深度发掘复调音乐对位法所有可能。” 整部作品由14首赋格和6首卡农组成,并且他们都是由同一个主题发展得来的。全曲分为:1.对位法第一,4声部赋格;2.对位法第二,4声部赋格;3.对位法第三,4声部赋格;4.对位法第四,4声部赋格;5.四声部赋格;6.法国型的四声部赋格;7.扩大与缩小的四声部赋格;8.3声部赋格;9.12度的4声部赋格;10.10度的4声部赋格;11.4声部赋格;12.8度卡农;13.反行的扩大卡农;14.在3度对位上的10度卡农;15.在5度对位上的12度赋格;16.对位法第十六,4声部赋格(正反两首);17.3声部赋格(正反两曲);18.两台古钢琴赋格曲(正反两首);19.3个主题的赋格曲,实际出现BACH4个主题。这部作品,巴赫只对第十八号两首作品注定了使用的乐器,早期研究,认为此曲集应由附有踏板的古钢琴或管风琴演奏。
巴赫的音乐就在那里,而且它们有的非常适合鲁特琴和吉他来展现。只要你静下心来拿起你的吉他或者细心聆听大师的演绎,绝不会失望,不会有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的彷徨。2017年就要过去了,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作为一位弹琴者,你会不会有些许企盼:或许我们可以更加静心地倾听、尝试这位音乐顶级巨匠的作品在吉他上的演绎,这需要我们更加理性、系统地去研究这位天才的作品,还是应了那句话:对于音乐艺术来讲,没有控制就没有自由。音乐貌似是感性的东西,但是其内在却闪耀着智慧与理性的光芒。只有用理性来控制它,你的音乐才会插上自由的翅膀。 “Bach- 他何止小溪,他就是大海。” 贝多芬如此评价这位音乐神殿上的圣匠。 玥父 初稿写于2017年7月 2017年12月28日凌晨修改 济南·三品草堂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3 04: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