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拉卡斯特大学最近发表了一个声学研究,同时动用仪器和乐手们的耳朵,验证背(底)板和侧板用料对吉他音色有多少影响。他们选用了出自同一名匠,制式相同的六把吉他。这批吉他只有背板和侧板的用料不同,分别是巴西玫瑰木、印度玫瑰木、桃花心木、枫木、萨佩莱木、胡桃木,市价和性能都有区别。 另一方面,他们找了52位吉他手参与盲测,靠耳听分辨各琴。 结果,在场的吉他手们并不能清晰地区分六把吉他,而且他们给各把音色和演奏性能的评估分数也都相当接近。 “从实验所得的证据看,背板用料对吉他音乐性能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即使用低廉环保的木材替代昂贵、濒危的传统木种,音质也不会有损失。” 译者有点好奇吉他界的看法,于是拿着关键词逛了些网站,碰到一个讨论帖。节选几条放在这里。 by mbene085 » Mon Jan 07, 2019 by timtam » Mon Jan 07, 2019 5:40 pm by DeathJag » Tue Jan 08, 2019 6:09 am by sookwinder » Tue Jan 08, 2019 7:27 am 我不久前看的书里聊起有些琴匠决定不用云杉,而改用雪松木做面,就因为后者木质松一点,乐器透气开声得更早。有不少顾客都想要那种二十年老琴的“旧时光”音色,改用雪松木的话只要弹个五年就有了。 回到帖子的题目和这个所谓“实验”,这些人有没有考虑过这批实验琴全是新货,其实还未“醒”?我怀疑没有。老样子,完全不用涉及我等票友认为理所当然的常识,又一篇论文发表了。 再提个例子来说明专家不懂现实。 很多年前我在香港干活。当时有个工程是为一个礼堂做声学设计,完工后还要做测试证实各项声学指标符合客户要求。长话短说,那教堂建好之后,就该着手测试语音清晰度,前排、中场和后座。(我就是这个节点来现场办事的) 有个牌子的仪器专门测量大型空间的语音清晰度,简单讲就是用BCDE各处的录音和声源A对比得出偏差多少,实际上就看这场地是不是坐在哪都能听清台上在聊什么。 这整套测试法都是七年前签合同的时候就钉死的条款,不能有变,而问题是这样:这些设备和测量方法在欧洲主流语言国家都能完美工作,但从来没有人想起要确认它们在粤语或其它亚洲语言的场景下是否同样可靠。 所以没错,礼堂是分毫不差地照图纸建好了,然后声学效果验收也一帆风顺因为测试得数跟合同约定的相符。但当地语言在礼堂内的真实声效究竟如何,我们心里其实是没有逼数的——明明客户花钱请人来设计和测量,就是为了在这方面滴水不漏。 不要因为对方穿着白大褂就默认他们什么都懂。 本文译自 sciencedaily,由译者 梁兵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23 00: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