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出色的吉他演奏,一定不是单纯的快或猛,而是凭借韵味去感染打动听者,以人琴合一的描绘最终达至引人入胜的效果。左手和右手如同一对默契的搭档,看似不经意的扫、拨、揉、捻,跳动的音符便从起伏的琴弦间流出了,飘入空气,飘进耳中,飘落心底。弹奏者惬意投入,倾听者沉浸神往。 成蹊永远记得初次听到Beyond「大地」时的激动,那份清澈和悠长让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会误以为自己戴了超高级的耳机。在沧桑多变的键盘音和浑厚有力的鼓点之外,最吸引我的就属木吉他的音色了。 黄家驹的木吉他声音太漂亮了,悄悄伴随着人声,叮咚清脆婉转嗟叹,若有若无但渗透感颇强。到了尾段时,木吉他的魅力被放大到了极致,那已经不是琴声了,分明是一个人的样子,一个站在远处凝望着故乡大地的人,眼神中写满留恋和思念。在复杂强烈的情绪中,在泪湿暮色的画面里,乐曲逐渐淡出并消失,只留下满怀惆怅。 任何乐器都可以成为翻译人内心想法的神器,在众多乐器里,由于吉他的音色太过诱人,所以往往最能吸引听者的注意力。无论是和风细雨的木吉他,还是疾风骤雨的电吉他,通过旋律和节奏的变换,皆能勾勒出清晰的梦境,它们的声音本就适合入梦。木吉他,飘然微醺。电吉他,酕醄大醉。 第一次被电吉他撩到自然是听「真的爱你」,震撼直插心底,思考不断涌出。 尖锐明亮的音色,丝毫不觉刺耳,发人深省的旋律,能让人瞬间安静,仅前奏的20几秒就把人电到酥麻了。当时最为好奇的是,这音色是如何控制的?这旋律是如何写出的?太奇妙了,太动听了。 如果你愿意的话,高潮部分的电吉他可以听一万遍,曾经无数次快进再快退地循环过,就是听不够。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这首歌的电吉他响起,都会原地不动专心聆听,直到结束。 在Beyond乐队里,经常是家驹负责木吉他演奏,黄贯中负责电吉他演奏。两人的双吉他配合堪称典范,令人叫绝。 1991生命接触演唱会,现场版「Amani」,在歌迷们心中,它已是不可复制的经典。 非洲味道的手鼓声伴随低沉的木吉他缓缓而来,神圣安静。如今再看这影像感慨万千,是啊,这才是真正的“他的歌唱出爱。” 家驹用力扫断琴弦后,手里的六弦琴被换成了十二弦琴,在一声巨大的叹息之后,电吉他拔地而起,全场共鸣。黑色的木吉他,红色的电吉他,钥匙形状的耳坠,满手晶莹发亮的戒指,一群懵懂的孩子……就像这首歌的气场一样,台上的所有细节都给人完美之感,充满了光明的能量。 Amani的木吉他和电吉他,一个是如泣如诉,一个是狂泻千里,木吉他默默地呼吁和描述,电吉他愤怒地谴责和爆发,两者的配合相得益彰极度默契。 像Amani这样的木电搭配设计,在Beyond的很多歌曲中都有展现,这已经成了他们作品的一大特色。两种乐器并不是各自为政的,而是或上下呼应或前后对话,格外精彩。 灰色轨迹,不仅传唱率超高,同时也是吉他爱好者们必学的单曲。它的美,模糊了时间的界限,洞穿了空间的制约。 整首歌的编曲非常巧妙,各种水的声音流淌其间,压抑难抒的心情借着水音更显愁闷。人试图与水交谈倾诉,可得到的只有回音。即使丝毫不懂压音乐的人,也会被最后1分多钟的尾奏深深折服。 木吉他温婉哀怨,电吉他倔强坚持,两人进行了几番对话,互诉往事,说不尽的离愁,最后在两把琴的和鸣中结束。如果将两把吉他看作两个人的话,木吉他代表着女子,电吉他更像男子。至于交谈的内容,无人得知,其实无人得知即是人尽皆知。这算是开源的设计,这段对话能够与所有不如意不得志的心境相契合。 既然本篇是聊吉他之间的对话,那么有一首歌无论如何也不能遗漏,就是「最后的对话」。 近3分钟的乐器演奏,让最后的对话更像一首半纯音乐,人声反倒成了点缀。对于Beyond的这种新鲜尝试,只有极少数歌迷能够接受,大部分人都不买账,于是,此类结构的作品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这首悲情之作的纯音乐部分,亮点颇多,回味无穷。一大段催人泪下的电吉他悲从中来,情绪由轻转重,到了后来,伤心的程度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最后的木吉他是点睛之笔,似是劝慰和鼓励,也好像是一种承诺。对话的两人是谁,已经不言自明了。 相信我,如果你把这段扣人心弦的演奏反复欣赏,最后一定会重度着迷。 除了木吉他和电吉他可以对话,有时贝斯也能冲出来搞事情,比如Beyond翻唱许冠杰的「半斤八两」。 中段的贝斯和电吉他进行了一次“友好”的沟通,嘟嘟囔囔的打工仔和尖酸刻薄的boss形象生动立体。这一段的音色效果,创意巧妙,功力高超。 吉他会说话系列的代表作,Beyond太多太多了,那些藏在歌曲里的奇妙,随时恭候着有缘人去发现去热爱。 杰出的音乐人和他们的歌迷,会想尽办法在作品里相遇相知,双方的精神世界是共融的,在这个特殊的世界里,大家既可以热烈地把酒言欢,也可以默默地做心灵知己。如果有擦肩而过的瞬间,彼此可能会轻轻握个手,也可能只是一个眼神,对方的想法便已心领神会。 对音乐和欣赏,翻译大家傅雷的见解深刻且独特,他说,“许多人弹不好乐器,是因为光有理性而没有情感。大多数从事艺术的人,缺少真诚,因为缺少真诚,所以表达就成了随便说说。一切伟大的艺术家必然兼具独特的个性和普遍的人间性。作为听众,我们只要能发掘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若再能细心揣摩,把他独特的个性也体味出来,就能把一件艺术品整个了解了。我们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感受完全一样,了解的多少、深浅、广狭,还是会大有出入,因为我们自己的个性也在欣赏过程中发生了不小的作用。” 乐器是同样的乐器,演奏它的人不同,那么出来的感觉也就不同。当遇到合适的主人后,本来普通至极的吉他却能幻化出无数神奇。歌曲是同样的歌曲,倾听者不同,那么各自的感受也就不同。那些动人的声音和旋律交织成各类画面,但这些画面只会牢牢住进懂它的欣赏者心里。 妙手抚琴音,声画传心绪。一首首经典作品,一场场精彩演奏,一次次莫名感动。我们不只是在听歌,还在精神世界里与艺术家完成了高级对接。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5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