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择创业方向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当初您创业为什么选择做智能吉他?这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张博涵:我是研究生时期辍学回国的。当时在美国留学,中间有一个学期到阿姆斯特丹做交换生,在那边街上经常有弹吉他的人。你如果在中国天桥底下弹吉他,别人给你钱的时候估计在想"哎,小伙子真不容易,生活不下去了"。但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我看到一个老头,一直在很欣赏的听那个人弹琴,弹完后和大家一起鼓掌,接着付一个小费,最后他摘下来帽子,很绅士地行了个礼,然后离开。我觉得这是未来人性发展的走向——虽然彼此都很忙,但是总会对这些展示才艺的人多一份尊重,少一份同情感。在国外的这些街边艺人都不是为了谋生,只是为了给城市增添一些风采。 我一直认为人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音乐总会作为表达自己情绪很极致的一种形式,或者一种语言"。我个人喜欢打游戏。假设明天早上考试,我今天就能从九点打到凌晨三点,越到考试之前打的越爽。所以当时就在想,技能学习这件事,为什么不能用游戏化的方式来做?以开车为例,如果是手动挡的车,一个新手司机就很难开,但自动档的车基本大家都可以快速上手,自动档车把司机从一个少数人掌握的技能变成一种大众化的普通技能。其实你说它有什么区别?就因为把带离合器的这一套系统换成了自动档,那现在的吉他与手动档车有啥区别?当吉他多了一块交互屏幕,让音乐可视化,能够很好地理解到怎么去弹的时候,再加上游戏化的切入方式,你会非常顺其自然把入门的启蒙阶段度过。甚至,你现在把PAD丢给小孩,绝对不用教他怎么操作,你只要把东西给他,他自己就能玩转。 我觉得未来教育也是这个思路。德哥说商业是一门信号学的社会,以前爸妈那个年代可能听听收音机就可以了,音乐对他们来讲可有可无。现在去中小学门口看,几乎所有小孩都戴着耳机出门,音乐每分每秒都在对孩子的听觉系统和感知系统产生影响和刺激,更多碎片化的时间单元都被音乐浸染着,所以下一代人对音乐的理解力会比这一代人深刻不止一个量级,我能够强烈感受到未来所有人都会至少一门乐器,这是必然事件,而且将会以产品的形式发生,绝不会以老师教的情况发生,一定是产品自己是能够提供交互功能。比如如果每个手机都需要老师来教你的话,手机这个行业是不可能做大的。程序员可以把手机玩到天花乱坠,但是你一个普通用户用手机,你只会把打电话,发微信这些功能用到,对吧?其实弹琴一样,大部分用户只需要把基础的流行音乐弹唱搞定。所以我们创业到今天,没有特别大的不安全感,反而是越难越有安全感,原因是我们明确能感觉到这是一个一定会发生的事。主要是能不能抓住时间窗口。我认为这能把一代人对音乐的惧怕与生疏变成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2、 公司名字为什么叫视感科技?能介绍一下智能吉他的核心优势吗? 张博涵:视感科技的含义是视觉引导感知。人类所有的接受信息的接口里面,眼睛是信息量最大,理解力最好的。就好比一个键盘没有屏幕一样,你学不会打字。吉他也是一样,我现在给你一把吉他,该怎么弹?完全不知道,但是多一块视觉屏幕,弹奏的每个音对不对?节奏什么时候出现?全部用视觉反馈给你的神经,让你去训练。所以我认为所有的技术入门培养都应该用视觉的方式学习,至少用来辅佐,会使效率极大地提升,这其实也是我们产品的核心优势。 3、 公司产品获得了美国IDEA、德国红点、德国IF三项国际大奖。尤其IDEA奖,您怎么做到PK掉LG、Gpro、Xbox多家强敌,与小米、微软一起拿到idea设计金奖? 张博涵:我觉得最核心的点是我们把音乐这个一维的东西,变成了产品加上乐理系统的这一套可视化的交互方案。解决的核心点是把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不可量化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有迹可循,有图可依,有视觉和反馈,且是游戏化的学习过程。其实精致的产品非常多,但是透过产品想表达的灵魂是什么?用一个视觉维度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一套交互系统,增加了音乐的反馈性。我认为是这个产品的灵魂得到了工业设计界的大师们的认可。智能吉他能够得奖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我们这套理念,也因为外观工业设计的"小心思"。比如:全身无开口,吉他靠在架子上即可充电,扫弦开机。这样的方式显得科技感性更足,而且交互的体验也好,尤其是没有电源线。不会降低你弹琴的仪式感。这一套先进的学习系统+别出心裁的硬件+产品背后的灵魂,合力形成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让评委眼前一亮。 前缘:听说咱们的智能吉他还登上的纽约时代广场? 张博涵:关于登上纽约时代广场,主要是因为我个人的执念。我刚去美国留学时,连行李都没放好,就直奔时代广场,所以对这里有一些情怀。后面找到推广的机会,我们立刻就推进实施。时代广场是品牌宣传的高地,我觉得地标点的宣传是对品牌形象的升级。 4、 作为90后创始人取得这么优秀的成绩,您认为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张博涵:我从来没觉得自己做得成功。我一直觉得我们只是阶段性的把某一个我想要的东西实现,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如果有一天当大街上有人弹吉他,别人不会诧异";年轻人在学吉他的时候,可以不用找老师自己就可以学会弹一首喜欢的歌;"如果你的朋友能够随便弹唱一首吉他曲,你不会觉得他是个音乐天才。我觉得这才算是成功吧 前缘:您是怎么能做到找人、找钱、找方向、研发产品、搞定供应链"一条龙"的? 张博涵:我一直比较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一直坚信自己能把音乐入门这件事搞清楚、讲清楚、说清楚,甚至做清楚。有了清晰的目标你就有了方向,可以放弃一些看上去很好,但其实并不适合你的那些资源,这个过程很痛苦,没有方向感的创业者很容易迷失。我觉得最艰难的事,是创业之前的那段时光。必须想清楚,要做的这件事,我能否hold住,接下来思考,我的特质能不能支持公司从天使到A,A到B,B到C,C到Pre-IPO,最后上市的过程。这其中每个阶段都需要创始人有非凡的成长速度和更大的胸怀。总体衡量后,我也无数次跟自己对话,我依然觉得我能够把智能吉他这个产品做好,且不仅仅作为一个产品卖了就结束,而是真的能影响一代人的对于音乐的理解。我分析完了自己所有的特质,然后痛定思痛以后想明白了,我才会辍学。辍学可不是拍脑袋的,我想清楚后,尝试把自己丢到这个环境里,去看这个环境及周遭的变化,能不能把握好每一次机会,最终把产品一步一步达成。 前缘:听说您找这两个合伙人花了九个月,为什么会花这么久在找人上? 张博涵:找合伙人期间,我利用了能想得到的一切资源,包括3W、36kr等等,每天保证至少高质量地微信线上聊5到10个人,线下见1到2个人。我见了很多人,其中深圳合伙人是我去深圳时认识的,就在街上认识的他,软件合伙人是当时很火的缘创派这个APP上认识的,互相磨合了近半年,从很多事情中验证了彼此能力的互补和愿景的相同,才共同成立视感科技。我们三个人能够把团队"软件+硬件+融资"的产品基本面呈现,这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合伙人有时候比商业模式更重要。每次一到命门上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合伙人有多重要,我们三个从头到尾都是背靠背,因为大家是做事的人,不是打嘴炮的人,所以能把这个事比较好地推进到现在。所以合伙人也是护城河。我从来不觉得我这套班底是随随便便就能抄的,这三驾马车极其牢固,从股权到信任关系,哪怕是吵架,最后都是把我们合伙人的精髓体现出来——合伙是合原则。既不是合事也不是合人,真正要合的是一套帮助公司成长的规则。 前缘:最近有一大批90后创业者,比如余佳文,王凯歆,马佳佳等人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您觉得90后创业的优劣在哪里? 张博涵:这些伙伴能力很强,也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我认为大家都不成功,包括我自己。不是说一个公司必须得存在100年才叫成功,但是我认为得诞生足够大的价值,真的改变了行业,才叫成功。而不是蹭时代红利亦或是占一波便宜。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就比如说我们做产品就是直奔流行歌曲而去,如果是一个70后创业者,他就会做传统教育,做考级,做琴行,做专业学院,他会去做这种有权威说服力的方向。这是不同时代人视角的不同。90后做产品的视角就是90后的事情,90后更功利,更短平快,千万不要跟我深沉地说学个吉他要十年。 学吉他干嘛那么认真呢?它就是一个宿舍里学会的东西。大部分人学会第一首歌的人都能学会一百首。弹吉他这件事尤为如此,好多人说手疼所以学不下来,那是因为你第一首歌没弹出来!打游戏累不累?眼睛酸了你都接着往下打,为啥?因为有成就感,所以你弹出第一首曲子,达成第一个里程碑,完成一个完整的小小的闭环,一旦这个过程是光辉闪耀而不是痛苦的,接下来的学习会更加的简单。所以其实90后是以更"功利"、更准确的这个视角去看世界。Populele的第一首歌叫晴天,你只要看一个视频介绍,完全不会的小白,就能弹出个70%-80%。对产品的感觉和对吉他的认知就会完全不一样。 5、我记得您和父亲的经常有饭桌交流,这些对您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是如何看待父母教育? 张博涵:我父亲的思辨性很强,我俩在一起聊的全是世界观、方法论。这个在早期的时候很重要,帮我奠定了思维能力的底子,对整个人格的塑造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我十分认可。我觉得每个父母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他们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 6、 目前公司的产品有智能吉他,以后公司的产品线会怎么布局和开发? 张博涵:长远看我们会像小米做手机到发展生态链的产品布局。我们现在这一代产品还远没有到让我能够觉得扎实的程度,所以我先把吉他和尤克里里这两个产品做扎实。我没有把智能吉他的定义在亮灯上面,核心的智能是这一套智能的系统,能够在音乐学习里面打开一扇门。我们大的方向是,"让音乐入门,顺其自然",不只是吉他入门,与这个愿景相关的,我们都会以open的心态去尝试。 7、 您说公司未来的定位是软件公司,那么在软件部分有什么长远的布局么?我们的产品和软件,在技术和积累上,有什么护城河么? 张博涵:我们未来真正想做的并不是一把硬件吉他,而是轻松学会音乐,且能够"以乐会友"的一种生活方式。但是首先吉他一定要好,我们这个阶段是硬件主导。中国也缺一把价格合理、体面、漂亮、精致的吉他产品。虽然我们不用化妆品,但都能叫出雅诗兰黛、兰蔻这些牌子。但吉他呢?其实一个牌子都说不出来。所以吉他这个行业品牌就是空白,甚至整个用户心智都是一块空白地。 我们先要给吉他做一个初级入门的定义:第一把吉他应该是什么样子?什么价格?什么外观?什么手感?在这个基础上,你再去拓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软件公司,怎么能让这把吉他有灵魂,让他能够引导着用户,把上千首歌曲学会,这套学习的流程至少占公司的50%,前面的硬件可能占50%。所以我真正的护城河就是这俩件事。 另外,我们赶上小米的车进入行业。竞争对手阿里没赶上,小米没赶上。那么下一个大平台是什么?这些支点就是风口,跟你能力强不强一点关系没有,这波车没赶上,等下一趟车得等很久,就会给我足够的时间窗口。我认为创业者的能力占1/3。选择占1/3,命运占1/3。我的护城河就是命好,时间点对。 8、 视感科技是小米和真格一起投资的初创公司,感觉两家公司有什么异同点? 张博涵:真格是海归的第一大天使基金招牌。我自己就学新东方,所以就一直是对徐老师不一样地感受。我认为徐老师传奇的点是,他当年为了让中国年轻人改变自己,收钱,把我们送到国外去。然后现在为了改变中国,再花钱把这些打磨出来的优秀的年轻人接回中国。别的投资机构是算回报,算市场大小,很少有徐老师这种,投的是投人,徐老师明白人的重要性,它形成真格的这种独特的文化。 小米的投资已经不是财务投资,更是战略投资,小米一直是向着双赢做出发,小米是希望生态链公司能帮到我的战略,我也能帮到生态链的发展,用小米孵化器的模式来做双赢、多赢甚至一个生态的这种打法。我们对小米的感情不是简单的投资与背投的关系,它是你生活里的一部分,所以你会很好的把这些东西都吸纳进去。徐老师和雷总两个人是我非常崇拜的偶像,这俩人现在又都是我的投资人,会觉得自己非常荣幸和幸运。 前缘:德哥呢? 张博涵:德哥讲的东西,会包括很多外延的东西让人获益匪浅。而且德哥的幽默感和下段子的能力,确实会让你觉得以一种安静的说话方式,里面也可以蕴含巨大的能量,特别内敛的一种力量,这种反差带来的震撼非常强。 9、 你是如何看待小米之家的? 张博涵:小米之家是让小米产品可以被用户触及。大部分人在没见到小米产品之前,没有我们对小米的敏感度,它是没有办法接触和感受到的。小米之家其实是以手机为核心,做了一套以智能家居为主,附加一些酷玩周边的小生态,这个生态会催化用户复购和对一个品牌的信任,会延展到整个小米产品。 10、你是如何管理团队的?在管理方面有什么心得吗? 张博涵:需要尊重团队的阶段和尊重团队的规模,还要尊重传统的一些管理手段。互联网的管理团队开始是从"团伙"--"团队"--"企业"--"军团"--"帝国"。它是一步一步的改变的,每个阶段的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的协同方式是不同的,而制度流程、阶段目标也需要随着阶段调整,不能一味沿用之前的办法,上一个阶段好用的办法,在下一个阶段可能是有毒的。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要知道自己团队的位置,越往后你就越清晰的每个团队的阶段配置和它需要向下阶段走,需要用的核心方法论,新的哲学和企业管理办法。每次转变都是一次渡劫,它有可能一脚踩空,严重还会摔死。 另外,企业构成看环境。互联网里面也会传统架构占优的时期,也会有特别新的方式占优的时期,你看双创这一波过去,就开始变成一个新的文化特质,这个特质上,你就得在这里面找新的破局点。所以我一直觉得创业就是管理,千万别想着自己的经验,必须要看环境,如果不看环境只谈经验,就和不看环境,只谈人一样,其实都是很片面,它是一个特别复杂的综合机制。 11、现在您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精力怎么分配? 张博涵:基本会跟企业每个阶段的重点走。创始人应该永远考虑现阶段最需要你做什么?对每个创始人来说,企业发展的两个大车轮,一个业务,一个融资。这有些像攀岩,需要左一下右一下,拿融资的优势去换业务,当业务发展超过融资,就需要再融一轮资把补给跟上。创始人是一个公司最大的能量点,你要在最需要你的时候站出来。 12、 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吧? 张博涵:最近刚刚读了《原则》,其实我创业读的几本书都是大家觉得特别热的几本书,《从0到1》,《创业维艰》,能让你知道你不孤独,一大堆人都在痛苦。我也喜欢读一小米的书,比如《参与感》《生态链战地笔记》。读书都是跟随着创业的阶段去读的。这些书毕竟是老大哥们在一线拼杀出来的经验,一定要吸取精华,但是老用这一个方法论肯定不行,阶段性得应用我觉得很好。 13、如果你明天醒来得到一种新的能力和品质,你想得到什么? 张博涵:需要补融资能力。供应链和行业都是跟着钱跑。目前整个行业的这个生产能力摆在这,我们希望靠团队帮行业做出新的模式,但仅靠自己是很难做到的,就像没有自动化工厂的时候,做一千万个手机完全不可能,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后面的路就很难走下去 14、您最喜欢的一句话是? 张博涵:"你要恪守你的原则,你就会不再被动。"人们需要更好地理解主、被动关系。有时候被动是主动,有时候主动是被动。企业的创始人不能只关注你的战略能力,你还要关注公司的被战略能力。比如我们和小米,小米能投我们并不是因为我们高瞻远瞩,看到了机会;有可能是我的存在,对小米来说就是一个战略布局。所以你要看到的不只是自己的这盘棋,因为你不光是棋手,在别人的眼里也是棋子,所以该往哪跑,要多想想棋手是怎么想的,不要只考虑自己的想法。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5-1-22 1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