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哎呀音乐 作者:大飞 迟老师前段时间在网上说过一个段子: “不能理解那些对贝斯不敏感的人,曾几何时,我们的父辈挑西瓜的时候,对低频区的敏感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修养,年轻人忘本了” 真的只是一个段子吗? 我们知道贝斯的频率一般在100hz以上,200hz以下,实属低频乐器范畴。 在1994年7月发表于《西北农业大学学报》的论文《西瓜打击音波特性的研究》曾指出: “以无损判定西瓜成熟度和内部品质为目的, 制作了单摆式打击装置 , 测定了西瓜果实的打击音波曲线。利用FFT法分析打击音波的功率谱密度;对打击音波特性值和感官评价值及基础特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未熟、适熟和过熟果,ft分别为164~280,132~164,107~130Hz”。 由此看来西瓜的低频率和贝斯的频段确实是差不多的,那么人们对贝斯低频的不敏感似乎也可以理解?? 其实不止是贝斯,人们对于低音乐器貌似都不敏感,往往把它们当作是绿叶,甚至是感受不到它们的存在。 而位于乐器鄙视链最底层的它们,总是得不到翻身之日。 那么小编今天就来给低音乐器们正正名! 贝斯 为了黑贝斯,我们编了上千条段子。 “为什么这个吉他的声音听起来跟放屁一样?” “学长,为什么你的吉他只有四根弦?” “怎么有点像在弹钢筋......” 虽然它是乐队中必不可少的成员之一,但实际上,贝斯的地位却很卑微。 每当电吉他和架子鼓都在争论谁才是“乐队一哥”的时候,贝斯只能坐在角落瑟瑟发抖。 贝斯不仅在乐队中地位很低,在听众眼里更是毫无存在感。 在一般的乐队演奏中,贝斯只是负责节奏部分和根音铺底,所以其他乐器的冲击下,听众很难听得出贝斯的声音。 “拿四根线吉他的那个同学,你是不是在假弹啊?”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贝斯在乐队中声音很小的问题呢? “将其他乐器的麦关了......” 正因此如,在大学乐队中,贝斯手已经成为了最为“稀有”的乐手。 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去学习吉他。 那么乐队中没有贝斯手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但不要紧,我们还有“培养计划”。 说是“培养”贝斯手,其实就是在吉他手中挑选较“水”的那位去凑数...... 久而久之,大学乐队圈子里就流传了这么一句话: “吉他弹不好的才去弹贝斯” 总之,黑贝斯手已经成了“乐器圈”的一种“政治正确”了,每天不遍两条黑贝斯的段子就浑身难受......(完了,说好的给贝斯正名的,又黑起来了) 言归正传! 实际上,贝斯并没有我们说的那么卑微,他本身的音色就十分迷人,对于那些低音痴迷者,贝斯的独奏更是让他们爱不释“耳”。 而在贝斯届有着这么一位独奏大神,他就是斯坦利·克拉克。 曾经在John Coltrane的启发下,克拉克将原声贝司提升到了新的技术和音乐高度;并创造性地通过次中音和短笛的版本,将贝斯的上限不断提高。 在人们的心中,斯坦利·克拉克永远都是低音之王! 说了那么多,不如直接来感受下贝斯手的“神操作”!(听完再也不敢黑贝斯系列) Double bass 听到Double Bass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人会联想到贝斯 而它直译过来就是加倍贝斯,据说,贝斯的前身就是低音提琴。 那么会低音提琴的人是不是都会弹贝斯呢?(终于找到贝斯手的出路了!) 低音提琴是“提琴家族”中的一员,而对此不了解的人,往往会出现这样的认知错误,而且是一本正经的...... 指着中提琴说是小提琴 指着低音提琴说大提琴 其实“提琴家族”基本可以从体积上来分辨,而低音提琴则是家族中体积最大的。 从琴头到琴尾全长大约可以达到180CM,所以没有点身高,都不敢去学习低音提琴。 否则观众看到的只有琴,没有人......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下低音提琴的巨型“身躯”,小提琴牺牲了自己弱小的身体。 体型大的问题直接造成了低音提琴手最大的困扰:携带不便。 所以低音提琴也被人们称为是“出去演出只带弓子”的乐器。 如果你坚持要独自将它带出门,那么将会发生以下的画面...... 无论是大提琴还是低音提琴,其原理都差不多,只不过是材料用得多了点。 体积大,自然是架不到脖子上面的,我们只能放在地上站着拉...... 小提琴的职业病是脖子疼,而低音提琴的职业病是全身都疼。 练琴如健身,别人的茧子在指尖,而你是整个指肚...... 说了这么多,怎么感觉低音提琴一点好处都没有? 好处多着呢,不信你看!(果然没白买) 其实低音提琴可以使用的范围很广不仅限于在交响乐,此外还有爵士、乡村、蓝调甚至是摇滚...... 低音提琴在交响乐队中更是是力量、重量、旋律基础的代表。 虽然低音提琴担任主旋律的时候很少,但它在爵士乐中,确是不容小觑的一个角色。 而在历史上,曾经有这么一位低音提琴大佬,他的技术高高超到让指挥们总喜欢让他坐在乐队首席旁边。 他就是德拉贡内蒂,一个在贝多芬面前炫技的人。 当时,他用低音提琴演奏了一首贝多芬的大提琴奏鸣曲,贝多芬在一旁更是足足称赞。 也正是因为德拉贡内蒂的出现,贝多芬才在其第五、第七、第九交响曲中都安排了如今十分著名的低音提琴段后。 那么让贝多芬都大开眼界的低音提琴,到底有什么魅力呢? 巴松管 要说在乐器届最没人黑的乐器,就数巴松了。 别说黑它了,可能连它是个乐器都不知道...... 当小编第一次看到别人演奏巴松时,越看越像是“抽水烟”的,莫非这又是源自云南? 巴松是木管乐器中体型较大、构造较复杂的一位。 它的名字来源于意大利文(fagotto),直译过来就是:捆柴;所以人们又亲切的称它为大管。 而在低音乐器中,巴松一直被人称为是乐器届的“小丑”。 身型粗大,弯了几折的巨大管道,稀疏零散地安装着按键...... 相比于其他的管乐器,巴松确实是少了一丝精致感,而低音巴松在这方面就显得更加滑稽了。 虽然不是很美观,但巴松绝对是最有“男人味”的一种乐器了。 单单拿起来就会给人一种霸道总裁的感觉,这也和巴松“傲人”的身高有关。 巴松体长约134cm,内膛总长可达到254~260cm,组装好的巴松大约有3公斤重。 而它的构造、声学原理更要比一般的乐器复杂得多,更是在西洋乐器里,唯一一个要用到十根手指的管乐器。 所以想要驾驭巴松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和低音提琴一样,没有一定的身高,学习巴松可就十分困难了。 巴松最为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吹嘴和管身之间有一条纤细的金属弯管,就好像是喝饮料用的吸管...... 而这弯曲的身形也形成了巴松独特的音色:高音区哀伤痛楚、中音区甘美而饱满、低音区阴沉庄严。 同时巴松也是木管乐器家族中唯一的低音乐器,更是交响乐队中不可或缺的必备乐器。 都说巴松很冷门,样貌确实是其中一个原因,但真正让人不敢靠近它的原因是:它贵啊! 市面上的巴松管基本都保持在4000以上,而这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初始版。 好一点的基本都在一万以上,高端的就不敢往下想了。 (我真的不是因为没钱,是它太丑了......) 虽然在乐队中,只是担任一个和声的角色,但巴松独奏起来的神韵,丝毫不亚于乐队中其他乐器。 巴松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沉稳、内敛,低调而有奢华,这种性格让我想起了美国著名巴松管演奏家简·泰勒。 泰勒是在一个文艺的家庭里出生,在她上初中时,第一次听到巴松的声音,瞬间就被深深迷上了。 毅然决定要放弃已经学习多年的长笛,转而抱起了巴松管。 相比于成为独奏家,泰勒更倾向于室内乐演奏,并在1961年,与长笛演奏家约翰.佩拉斯组建了“多利安木管五重奏”,这一呆就是40年。 巴松管就像是泰勒一样,在乐团里是个协调者,当几个人之中有人剑走偏锋的时候,她会将大伙团结得更紧,从正面改善。 我们在享受音乐的时候,很少能体会到到巴松管的实力,那么下面就来单独感受下它的魅力所在! 革胡 革胡算是传统民乐里最年轻的乐器,是在解放后才出现的。 这么算来,在民乐团里,几乎个个都是革胡的祖先辈了...... 革胡是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它的声响低沉明亮,圆润雄厚。 是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 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改进,才最终成为了如今传统民乐里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虽然改自二胡,但形体上要比二胡大得多,这下真不能放腿上了...... 在传统民乐中,真正值得使用的低音拉线乐器并不多。 一方面大提琴的音色有相当强的次泛音,如果使用,低音就会脱离整个乐团自成一格。 而中胡的音域又不够低,所以革胡的出现正好填补了传统民乐中低音的这个空缺。 从作用上来看,革胡和大提琴在乐团中的角色十分相似,都是负责低音和声部分。 而且它们所用的弓都是相同的。 革胡经过长时间的改良,革胡还吸收了二胡、中胡、坠胡、马头琴的演奏技巧。 在民族乐队里,甚至可以代替中胡和低胡,可用于独奏、重奏、合奏或伴奏等各种演奏形式。 所以在很多低音乐器里,革胡算是比较多功能的一种了。 大号 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号永远是那个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乐器。 而在其他的乐器对比下,大号就是个“垫底的”。 大号是管弦乐队中音域最低的铜管乐器,音色浑厚低沉、威严庄重。 和其他低音乐器一样,在乐团里很少有机会独奏,而大号的机会更是少得可怜,仿佛就像是乐团里的“群众演员”...... 大号也是铜管乐器里最粗、最长的乐器。 长度从270到590cm不等,其重量更是达到了10斤到20斤之间。 当唢呐手看到大号估计要晕过去了....... 这怕不是在吹烟囱? 说起大号,就不得不提这位在中国生活了20年的俄罗斯大号演奏家莎沙 1999年,莎沙当时正在俄罗斯交响乐团担任大号首席,凭借着精湛的演奏技术,被上海交响乐团看中,后来就向莎沙发去了邀请函。 而莎沙也随之成为了上海乐团改革开放后迎进的第一批外籍演奏家,这一呆就是20年。 莎沙不仅自己在中国,还将妻子和孩子都接到了上海,在上海开始安居乐业。 而莎沙的在职,也解决了中国乐团铜管声部的这个短板,而他也是上海交响乐团唯一的大号演奏家。 虽然在乐队里,大号是个实力“配角”,但在它独奏时,仿佛就像是个暴走的“神器”。 可柔可刚,简直了! 看完这些,你是不是也在感概,哪有什么绝对的“绿叶”,天生的“配角”? 感受不到低音频率?那是你不够用心。 感觉玩低音乐器不够高级?那是你不够懂它。 乐器从来不分三六九等,每一样乐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只是在团体演奏的时候,各司其职,谁还没有个独奏的时候啊! 好了,下次挑西瓜的时候敲一敲旁边的贝斯手就可以挑到又甜又水灵的西瓜了。 -End-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18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