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吉他之家 吉他头条 查看内容

正安:小​吉他​奏出发展“大和弦”

2017-11-20 09:00:20| 发布者: 黑水•陈建宾| 查看: 2628| 评论: 0

摘要: 贵州网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物流车辆从无到购入了5.5米的货车,到现在又购入了7.8米的大货车。”正安县申通快递负责人周新介绍说,“以前正安的出货量在全省县一级挂末,现在全县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全省县级 ...

贵州网讯:“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的物流车辆从无到购入了5.5米的货车,到现在又购入了7.8米的大货车。”正安县申通快递负责人周新介绍说,“以前正安的出货量在全省县一级挂末,现在全县的出货量已经达到了全省县级城市的前三位。”

从周新这里了解到,去年以前正安物流没有专线,货物从遵义、贵阳、重庆至正安至少需要2至3天的时间,现在贵阳、遵义、重庆等大型的货物中转点都有正安专线,物流的运送时间也已压缩至24小时以内。

物流行业的发达与否,对于“互联网+”时代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反应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个重要指标。又是什么影响到了正安物流行业质的改变?这里就不得不提正安的吉他行业。

“凤还巢”企业兴

正安是劳务输出大县,全县65万人口中有近一半的的人在外务工。追根溯源,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20多万人纷纷走出正安,前往外地打工创业,1987年“300娘子南下广州番禺务工”,开启了全国有组织外出务工先河。走出去的正安人,凭着敢闯敢干的精神,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从这一天起,这些走出去的正安人成了20多万个可能和希望的种子,在沿海的丰饶的经济“沃土”中蛰伏起来。这期间,这些“种子”持续不断的在吸取着经济发达地区“营养”并不断萌发。2013年,正安县根据多年跟踪摸底,梳理出正安籍在外优秀人才数据库,发现仅在广州吉他制造行业务工的正安籍技术人员就达5.6万,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而且相当一部分都想回家乡发展。

正安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谢劲松介绍说:“我们出去的很多外出务工人员,有很多人是从事吉他产业,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里面有行业老板,有中坚技术工人,也有一线的生产员工,这是一个丰富的人力资源。”

为了把在外从事制造行业的5.6万工人引回来,正安县委、政府立即组织工作队远赴广东、深圳沿海等地,在招才引智中主打“乡情牌”,“踏破”老乡们的门槛,捕捉吉他制造技术人才返乡创业意向,引导和鼓励其回乡创业,参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

郑传玖,这个在广东打拼10多年的正安人,从一名技术工人,成长为吉他厂老板。恰逢其时,县里有发展的迫切愿望,而他又萌生回乡创业的打算。2013年,郑传玖回到正安创办了神曲乐器公司,他也成为正安吉他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郑传玖说:“如果我是本地人都不回去的话,别人他也不敢来这个地方。所以我就想第一个来尝试一下,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做好了,也便于我们地方向外推广。”

郑传玖带头尝试,引来朋友圈的跟进。2014年,园区一期20万平米标准厂房刚建成,郑传玖在广东的合作伙伴魏友兵就带着设备来到园区,直接“拎包入驻”。2015年3月投产以来,公司已经生产了70万把吉他,这些吉他远过重洋,摆到了美国、欧洲等地的乐器货架上。

引来一个企业,聚集一个产业。通过以商招商,园区的企业越来越多。到现在正安吉他产业园至今陆续引进27家吉他企业,其中包括5家吉他配套企业。

量变质正安吉他走进互联网时代

量变引起质变,在陆续入驻正安的29家吉他企业当中,有一家由一群80后的年轻人创办的吉他厂——贝加尔乐器,这一家吉他企业的成长,直接将正安的吉他带入到了“互联网时代”。

今年5月26日在贵阳召开的数博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演讲中提到:“我听说在贵州遵义会议边上,在卖一种美国流行的小吉他叫尤克里里,现在每天在网上要卖1500把……”

这里提到的在网上出售尤克里里的就是贝加尔乐器公司,这个从去年6月才诞生的吉他生产厂,在一年多时间内就达到了日销售吉他2000余把。他们所经营的威伯牌尤克里里还成为了“西部第一个类目冠军”,旗下的品牌只要在淘宝搜索“吉他”立刻就跃然眼前。

“‘大数据’是我成功的关键。”该公司的负责人赵山说,“有了数据分析的支撑,我们选择了吉他这个产业,下一步我们会把‘定制’这张牌打出来,来迎合现代人们的独特的个性需求。”

今年双十一,贝加尔的吉他再次以总付费订单量18082单,执全网乐器类目销售量之牛耳,销售额3922301元居该类目全网第二。

随着吉他网销在正安的异军突起,正安的物流行业也随之水涨船高,所以才有前文所描述的全省出货量的水涨船高,跃居县级城市的前三位这一成绩。

现在走进正安·国际吉他园,一眼就可以看到一把斜立在屋顶的黄色吉他,旁边有“中国吉他制造之乡”8个大字。人未入园,耳边就原来各种交织汇聚的机械声。

“2016年正安吉他年产销300万把,80%的产品为出口。”谢劲松说,这里制造的吉他畅销至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估计占目前中国吉他出口额的三成。

思路变吉他由制造导向文化

随着吉他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正安的吉他产业也在悄然改变。在今年的6月21日,被誉为当代“瑞典莫扎特”的著名吉他艺术家约翰内斯·莫勒在正安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吉他表演。当晚,除了在正安县的广大人民群众通过现场观看和电视直播欣赏到了这样的一场音乐盛宴,还有超10万的网友通过网络直播欣赏了这次表演。而类似这样的吉他音乐节、艺术节在今年在正安就举办了4场,现在的吉他文化氛围不只是“制造”吉他那么简单。

正安县人民政府县长吴起说:“吉他音乐节、吉他艺术节等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推动吉他工业、吉他文化、吉他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吉他制造之乡”向“吉他文化之乡”的转变。”

从吉他制造向吉他文化的转变从培养、储备吉他教育、演奏人才开始:与玛丁尼吉他教育机构签订正安吉他人才三年培训计划,计划三年培训吉他教师117名、指导培训学生11000名;全县46间学校成立了吉他音乐社团,开办了9个社会吉他兴趣班,已招收吉他学员100余名;举办翰内斯·莫勒正安吉他音乐会、纪念正安300娘子军南下广东30周年吉他演唱会、正安县首届吉他文化推广公益演唱会,组织吉他街头演奏等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电视直播等形式把吉他音乐传递到千家万户,形成浓厚的吉他文化氛围。去年以来,该县新审批成立正安文化投资公司、正安绿叶传媒、正安电影剧组3家文化公司,出现了安派乐队、一木乐队等民间吉他演艺队伍,吉他文化的氛围正一步步的向全正安渗透。

助脱贫攻坚贫困发劲力

产业起来了,思路清晰了,正安的吉他不断的在发展中产生新的动力。作为深度贫困县,攻坚贫困、同步小康一直以来都是正安县党委政府长期坚持不懈努力的一个目标。随着脱贫攻坚大决战的日益临近,正安的吉他产业也成了其中一支强有力的“生力军”。

家住正安县安场镇前进村的唐玉江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和吉他结缘。作为精准贫困户的他,今年年初就走进了位于“正安·国际吉他园”贝加尔乐器的包装车间,现在经由他手里包装过的吉他正乘坐着一辆辆大货车送往全国各地。

“在这里一个月工资3000元以上,家里四口人,一年下来生活绰绰有余。”唐玉江说,“比起在贵阳打工时一个月1000多的工资结余来说简直是好太多,而且一天两顿饭都是免费在厂里的食堂吃。”

在正安的吉他园内,像唐玉江一样的精准贫困户还有1000多名。近年来,正安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以产业为引领,围绕市场调结构、围绕企业建基地,大力建设正安国际吉他文化产业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正安国际吉他文化产业园,解决就业9242人,人均月收入约3500元,带动922户建档立卡户1160名贫困人口稳步脱贫,吸纳精准脱贫户200人在园区附近从事服务业,带动800人脱贫,受益人口以园区周边20个村组和经开区异地扶贫搬迁点为中心、覆盖全县19个镇(乡、街道)。

32岁的卢波二是跟着郑传玖回乡的正安人,因为懂技术懂管理,他被聘为公司厂长和技术部经理,公司不但为他配了一台轿车,每月还可以领近两万元的双份工资。

“家里老人都还在,把孩子们都接回来,工作生活两不误。”与卢波二一起回来的还有安场镇人陈劲松。

“我17岁就外出务工,那时候家里穷,连衣服都没得穿,三年五年回家一次。现在好了,我家两口子都在厂里上班,一个月工资加起来近万元。”35岁的陈劲松自豪地说,他靠打工挣钱在老家修起了占地100多个平方的两层楼。

不论是贫困群众还是普通农民工到园区就业,吃住免费,每月工资纯收入3000—4000元,相比外出务工高额租房、路费相比也可节省开支,比在家务农或打零工又相对稳定。既解决了增收问题,又解决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实现了家庭工作“两不误”、经济增收“两快于”。

从蛰伏到化羽成蝶,最后反哺乡梓,正安吉他经历了从“无”到“有”,在这期间,正安吉他从制造升华成文化,进而成为正安的一张特有名片。现在,正安县正抓紧“五个一”发展定位,围绕园区统筹规划好吉他产业的发展,办好一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吉他文化节,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正安吉他面向国际市场,建设相对集中、集约、集成、集聚的吉他文化产业园区,有效配套资源,综合利用资源,把正安打造成国际吉他制造基地、文化创艺基地、品牌推广基地、研发和标准制定基地。

正安吉他,是正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支奇葩,是正安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证。到2016年末,正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4亿元,年均增长16.8%,是2011年的2.9倍;地方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年均增长27.05%,是2011年的3.3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亿元,年均增长23.67%,是2011年的2.89倍;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2亿元,年均增长41%,是2011年的3.6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4元,年均增长11.31%,是2011年的1.95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5元,年均增长14.22%,是2011年的2.32倍,三次产业比从2011年的35.0∶18.1∶46.9调整到29.5∶25.5∶45.0。



路过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最新评论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2-23 15: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