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之家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吉他之家 吉他歌手 查看内容

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视障歌手“看到”组合的追光之旅

2022-11-14 18:46:20| 发布者: 吉他之家| 查看: 755| 评论: 0

摘要: 我们看不到世界,但世界可以看到我们——题记“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简单的诗句,于他们,却是奢望,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在福建福州,有这样一个人群:或因先天,或因疾病,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却 ...
我们看不到世界,但世界可以看到我们

——题记

“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这世上。”简单的诗句,于他们,却是奢望,是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在福建福州,有这样一个人群:或因先天,或因疾病,黑夜给了他们黑色的眼睛,却无法用来寻找光明。“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也许完全不同……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一首歌道出视障群体的生命之痛!

去发光,而不仅是被照亮

2009年12月的那一天,是个值得记住的日子:眼见时机成熟,“福建省海峡残疾人艺术团”登高一呼,遴选组队,8位有音乐理想的视障人士聚到了一起,于福州成立歌唱组合,取名“看到”。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们闪亮的憧憬——透过音乐“看到”世界!也承载着力所能及的努力——让视障群体被更多人看到!从此,他们科学规划时间,除工作外,每周都集中排练两三次,有的要横穿整座城市,路程远的甚至要从连江、漳州赶过来。他们发单曲、排合唱、上舞台,至今已表演近千场,曾两次获得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声乐类金奖。

实体舞台的表演让他们听到近处的掌声,而互联网则带来了远方的关切,“朋友圈”瞬间扩大。今年5月,“看到”组合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的表演视频一夜爆红、圈粉无数,几十万浏览量是认可,更是期许,一时间风生水起,舞台+田野+网络视频,成就了1+1+1>3的效能提升,也意味着视障人士生活体验的全新解锁。

但生活技能是生存,不是梦想。“看到”组合想让暗淡的生活里有更多色彩与光亮,让缺憾的生命怒放如夏花之绚烂。看不见光,何不用歌声触摸光、听见光。眼前无光,心中有梦,就以歌唱点亮心灵的烛火,照亮自己也照亮远方。他们说:“我们看不到世界,但要让世界看到我们!”

远行人,必有故事可讲

回望来路,13年,是“看到”组合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行的时间长度,是直面人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韧度,也是在音乐世界里走向成熟的岁月温度,更是初心不改、追逐光明的生命亮度。

第一次登上正式舞台表演,是参加东南卫视的《欢乐合唱团》节目,他们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心情:“紧张,排山倒海的紧张!”这份不安,缘于初次登台缺乏表演经验,也因为视力障碍,担心因紧张而忘词,甚至难以准确判断站位是否正对着观众。当伴奏声响起,跟唱的声浪指引着人群的方向,掌声穿过空气奔涌而来,把他们温暖地包裹其间。“那一刻,所有的焦虑都被欣喜和成就感击碎了,我觉得心中豁然开朗,柔软而又明亮。”组合的灵魂人物——声乐指导兼键盘手黄延平说。那场演出是一个丰满的开端,也拉开了一个丰盛的序幕,为“看到”组合赢得了更多发声的机会。一路走来,他们坚持以公益表演为主,为高校、社区、部队和乡村送去歌声。曾在夏日走上社区舞台用音乐“送清凉”,也在寒冬以温暖励志的歌曲鼓舞更多盲人大学生乐观面对人生。他们将歌声献给祖国以表达爱国之情,创作歌曲《光的方向》为北京冬残奥会健儿呐喊助威,创作歌曲《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为抗疫加油鼓劲。今年9月,“看到”组合部分成员还为福州一所小学送上了特别的“开学第一课”,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手工礼物相赠。别样的交流,悄然构筑起理解与共情的桥梁,让他们觉得心中温润无比。

大伙儿常念叨起那年那月那个高光时刻,那是在福州大学的一次演唱经历,“像极了开演唱会”。台下青春的跃动让台上的他们又一次沉浸式体验青春期,数千名观众的掌声、跟唱声、喝彩声在身边碰撞交织,他们踏踏实实地站上了自己人生的“C位”。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归属和爱的需要,是人的重要心理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一需要,人们才有可能自我实现。“看到”组合也通过音乐获得认可,找到了心灵的归属,为自己的奉献感到满足,同时也期待着“雷鸣般的掌声”,期待着成为一个发光体,去发光,而不仅仅是被照亮。

破茧成蝶,每一次振翅都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难

台上完美呈现的背后,是台下日复一日的“事倍功半”的演练。无法看见乐谱是最大障碍,因为“听”的学习方式容易导致音准、节奏的细微偏差,需要他们投入更多时间彼此磨合。器乐演奏和伴奏调试也同样“道阻且长”。演奏乐器的成员通常从年幼时便开始练习,音乐老师手把手教授指法和琴键位置,他们再一遍遍地训练,尝试将零碎的音符融汇成乐章。伴奏调试则需要使用电脑,辅助软件自动将鼠标所点之处的文字播报出声,不断试错后,方能点进目标页面。

除了这些“漫长的挑战”,他们也曾面临“舒适圈”的突破,怎样在声乐技巧提高的同时,在形式上“提鲜提亮”。2012年,黄延平应邀登上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的舞台,编导鼓励他尝试插入一段舞蹈。他至今仍记得那瞬间的震惊和怯懦。舞蹈,于视障人士而言,难度不言而喻,但他依然坚持下来了,虽然有人从旁指点保护,但小磕小碰是难免的。终于成功了,也实现了“短期突破”。这份突破不仅成就了一个更丰富精彩的表演维度,也让他在之后的演出中拥有更松弛的身体语言。原来,舒适圈外仍有着充分的舒展余地尚待挖掘,跨前一步,更加海阔天空。

相比之下,记忆歌词相对容易一些。视障人士的触觉更为敏锐,唱歌时会习惯性地将歌词所描绘的事物与触觉相联想。花开有花开的动态,溪流有溪流的沁爽。“每当唱起一句歌词,一些曾经的触觉就会被唤醒激活,这是视力健全的人难以体验到的。”他们的描述是“虽然仍有一些不曾触摸过的事物需要靠想象,但记歌词于我们而言更像是‘回味触感’而非‘背诵文字’”。视力障碍让他们的感知通道和想象空间比常人更优异,也许正因如此,许多听众和观众感叹“看到”组合对歌曲的演绎,既有向内的慰藉,又有向外的包容,让人触摸到生命的欢欣与疼痛,直抵人心,直击灵魂。

自助者,天助之。13年,渐渐触摸到了心中的那抹“诗和远方”,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生命跃升,打通与光亮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所幸,“看到”组合从未把视野的边界当作世界的边界。人一旦有足够的信息吸纳量,认识的瓶颈就会被打开。自媒体传播时代,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了能被更多人看到,是时候开拓一方新的舞台——短视频平台。

今年4月,他们将部分演唱片段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试水”,起初浏览量并不可观,捧场的多是组合成员的家人和朋友。惊喜在5月降临,一条翻唱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片尾曲《渡情》的短视频一夜爆红,截至当前已获得26万+的点赞量。看着点赞量节节攀升,当即“趁热打铁”进行直播以吸引住粉丝,从凌晨1点唱到3点,粉丝数也从80多个陆续增至六位数。自此,他们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份“甜蜜的负担”:定期在每周二、四、六晚直播。

录制短视频和定期直播双轨并行,两种表演传递方式呈现了各有特色的两面:一丝不苟和松弛亲切。短视频是精选片段,一段一两分钟的视频需要长达两三个小时的录制和后期打磨。细节失误,停;灵感迸发,停。录制中途,他们常常喊停重录,尽善尽美是大家的共识。录罢,他们选出最完美的版本,配上视频特效、标题字幕,才最终上传。

相比于录制时字斟句酌的严谨,直播时的他们则多了一份随机应变的灵活。当练习已然充分,表演成了水到渠成的输出,他们就彻底放飞自我,恣意率性,跟着感觉自在地唱,不再过分纠结细微处的技巧与瑕疵,因为直播间里的氛围已足够热烈。

众所周知,短视频输出的很大一部分是情绪,是为受众提供情感安慰和情绪满足,他们便在歌曲间隙与听众互动,分享音乐进展,传递人生感悟,不卖惨、不煽情,用积极乐观的情绪感染人。这些抒情的时刻如此私人,却又如此触发共情,因为善良、乐观、正能量从来都没有边界。

这方由他们主宰的舞台真不小,16万粉丝总量,上万人的直播间,直播间点赞数屡屡破百万,评论区的评论飞速刷过,鼓励、赞叹的留言几近“溢出”屏幕。虽然无法直接看见这些文字,来自粉丝的肯定依然成为他们面对镜头的信心和底气。为了不负众望,他们不断解锁新技能:学着控制直播公屏,不借助他人辅助独立完成直播……除了录制技术的精进,翻唱与改编也是他们钻研的重点领域。近段,他们又在“憋大招”,策划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全剧歌曲翻唱会,希望以自己的特色给经典歌曲全新的演绎,同时也不断学习潮流热歌快歌,以包容的姿态面对音乐趋势,期待赢得更多年轻受众的共鸣。

“我们很幸运处于‘互联网+’时代,这是时代的馈赠,也是我们用歌声回馈时代的契机。”“看到”组合的成员们感慨道。在线视频平台撤去了空间障碍,直播间让表演者与观众实时连接,他们心中感受到了“温柔的抵达”:观众的善意、同行的夸奖、家人的加持、潜在的关注,纷纷抵达身边。

事业有声、厨房有香、卧室有话

但歌唱并不是他们生活的全部。相聚时,他们是音乐伙伴,散入人海,便是芸芸众生。各有各的人生角色:按摩师、盲人电脑培训师、钢琴调律师、自由音乐人、公司职员……

他们深知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命运给你关上一扇门时,梦想的窗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开启。提升认知才是人生逆袭的捷径!必须通过学习及时更新知识结构,身体的苦,躺着一动不动就来了,而学习的苦,是主动找着去吃的。

盲校毕业后从事推拿工作的黄延平决定考大学学音乐,一年内要复习高中三年的课,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地“恶补”,如愿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学习音乐表演;盲校同窗陈金灿则选择声乐,如今担任“看到”组合的男中音,成了一名职业歌手;组合里年龄最大的林鹏,也是联合大学的校友,能独立胜任钢琴调试工作,现担任组合的男高音;同为大学毕业的郑璇是组合里最年轻的,也是组合中“唯二”的女成员之一,她说:“我不想认命,加入组合就是想把自己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大家。”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天道酬勤,他们把自己推上了人生的“黄金赛道”。

先天性全盲的黄延平回溯了他和陈金灿的人生轨迹:童年便接受盲校的义务教育,在那里他们提高了文化素养,学习语数英等文化科目,也系统地学习如何健康、安全地活着。

盲校不仅为如何更舒适地生活提供指导,也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埋下了伏笔。1998年,盲校收到了热心人士捐赠的一套鼓号队设备和17件管乐器,借此,盲人音乐老师陈君恩组建了一支管乐队,黄延平当上了鼓手,陈金灿吹奏单簧管,自此与音乐结缘,一幅有别于盲人只能“按摩、拉二胡”的未来图景在黄延平心中徐徐展开。成年后,他成功地考入专业院校学习音乐并以音乐为业,成为业内小有名气的音乐人。

音乐以外,黄延平也是个妙人,有着无数种对生活的“打开方式”。他喜欢旅游,要“走遍三山,踏遍五岳”。他曾躺在呼伦贝尔的草原上豪迈地歌唱,一份期待在他心中扎根:“等经济相对自由后,我想做一只候鸟,夏天在内蒙古定居,冬天回到南方。”他偏爱播音员清晰响亮的声音,钦佩得体、有内涵的谈吐,根据声线和言谈在心中构想每个人的形象,声音悦耳的人是他心中的“俊男美女”。他还喜欢请朋友帮忙拍照片,镜头的记录意味着捕捉住美好的瞬间,即使看不见,这份见证依然让他有一种妥帖的踏实感。

然而,填充生活的不仅仅是爱好和理想,还有平凡琐碎的日常细节。借助盲杖和盲道,黄延平基本实现了短距离的“出行自由”。他喜欢搭乘朋友的摩托车,风从身边擦过以体验速度感和飞翔感。智能手机和互联网为他的生活开辟了另一亩花田,随着智能语音助手和辅助软件的完善,他已能自如地使用各种软件,刷微博、聊微信、点外卖、听音乐……

人到中年、乐观开朗的黄延平有一张阳光明媚的脸,嘴角挂笑、声音含笑地论人生豪迈,但不时有一抹忧愁在脸上掠过,他讲述了他的至暗时刻:孩子出生了,依然是视障。“这就像开盲盒。但沮丧并不意味着放弃!”他扬了扬脸。他和同为视障的妻子将孩子送进盲校接受教育,妻子在校旁租房全职陪伴照顾,希望儿子健康愉快,将来能有一技之长。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于这个特殊群体而言,婚姻,是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许多人以身体缺憾互补的原则组成家庭,相互搀扶、相濡以沫。家,不是名词是动词,有家就增强了行动力;家也是形容词——稳稳的幸福。

这是黄延平的人生故事,也是视障群体的故事。黄延平的生活轨迹,也映射出千万视障人士的生活状态,他们尽力活出属于自己的人间值得,有小烦恼,也有大希望。

以心换心,抱团取暖,我把我的手伸给你

随着直播次数和粉丝量的增加,“看到”组合不仅被看到,成员们也学着“看到”——“看到”其他视障人士的需求。

在粉丝群里,有视障人士询问生活困惑求开导,也有刚刚起步的视障歌手或组合请教直播设备调试问题。成员们用各自的账号“群起而回之”,冰凉的手机屏幕充满人性的温情。这些回复似乎并不长,但“语短情意重”,因为用语音读屏软件摸索着一下一下地敲字,屏幕两端的人都知道有多不容易。

这种“看到”逐渐变得主动。通过大数据算法的推荐,成员们开始主动找到其他视障人士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去“串门”,点赞评论送人气值。他们理解直播初期的生涩和慌乱,送上切身体会,留下温暖的赞语,也从中学习他人表演的可取之处。心中有光的人,内心温暖而宽容。

分享的乐趣在于回应。久而久之,“看到”变成了双向的。当成员们关切其他视障人士时,他们也收到了回馈。来自天南海北的视障人士与他们相识相知,在社交软件上建群聊天,甚至互相帮忙编曲、调音等。隔空分享音乐,以“评”会友。

除了“看到”他人,他们也通过他人“看到”自己。几百名观众涌入粉丝群,每日的上百条留言像一面面镜子。真心诚意地夸赞点赞,直截了当地出谋划策,委婉温馨地建议期待,使“看到”组合拆去群体屏障,打破信息茧房,获得更多的信息量。许多网友将“看到”组合的直播形容为一种“陪伴”,有网友留言:“直播结束后我居然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他们感谢“看到”组合的直播陪伴,却不知他们的目光和留言对“看到”组合而言也是一种长久的陪伴。一如“看到”组合成员所感慨的:“每个粉丝的去留,都牵动着我们心头的一块肉。”最重要的还是希望“被看到”。作为视障人士,他们走进数十万粉丝的视野,期待用实际行动破除偏见和歧视,获得理解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全面赋能,众人托举音乐梦想

愉快是共享,痛苦是自扛?政府的回答是:幸福生活,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

2022年3月,国家颁布《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体现了国家对于包括视障人士在内的残疾人的关切,也彰显了“看到”组合成功的基础原因:政府的关怀、社会的扶助。扶残助残,相关部门全面赋能,社会各界添柴加薪。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视障群体约有1731万人,就业率仍未达预期。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呼吁:“要拓展盲人群体就业,让音乐艺术成为就业新品牌!”中国盲协、福建盲协等共同推出“听见光计划”,由专业的基金会、专业机构定期举办培训班,为视障人群提供艺术教育方面的培训机会,让他们多掌握一门技能,拓宽就业路径,有更多元的就业选择。

回想这些年,即使“看到”组合只是成员们圆梦的副业,但这份“诗与远方”一直受到尽心竭力的扶持。省残联为他们提供排练场地——省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的一个排练厅。这里存放着他们的演出服、乐器、录像设备,见证着一个个精益求精、全力以赴直播节目的夜晚,也容纳着许多低调的关怀。硬件如音响、钢琴、电视等设备由省歌舞剧院和一些热心企业捐赠……

福州市盲人协会会长兼海峡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陈君恩满含深情地说:“时光会老,但声音、音乐会保留下来,被更多人听见、看见。”副团长朱伟贤,成了他们的“大内总管”,事无巨细地从旁保驾护航,大到外联内通,小到调试直播设备,当发现声音振动地面易导致镜头摇晃后,他细心地在镜头支架下垫了一块海绵垫吸音防震……

这些善意像一双双温暖的手,托举起这群视障人士小小的音乐梦想,让憧憬和愿望都化为触摸得到的现实。“看到”组合站在政策的温情中,正如他们所感叹的:“国家对我们真的很好!”诚然,对这个特殊群体真正的尊重不是同情,而是社会认同度。既有“分别心”,又无“分别心”,前者是对他们柴米油盐的生存所需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后者是相信他们在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精神层面,也能如健康人一般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此刻,一日的排练结束,《我的未来不是梦》的音乐在排练厅氤氲。黄昏的余晖平铺在黄延平和他的搭档陈金灿、林鹏、李艳冰、郑璇、陈炎明的发上、脸上、身上,他们笑笑的,亮亮的,每个人都亮了起来。

是的,心中有爱,自性光明,就是找到了自己的阳光。

心有光明,可自照,亦可照人

作家梁晓声说:“人有三命:父母和原生家庭给的叫天命;由自己生活经历决定的叫实命;个人文化给的叫自修命。”生理缺憾给了他们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此为“天命”;掌握基本生存技能,此为“实命”;他们认知觉醒、人间清醒,音乐给予他们生命之轻,让他们缺憾的灵魂得以飞扬,实现了生命跃升,此为“自修命”。终于明白组合之名为什么是“看到”而非“看见”,看见仍是感官上“看”的层面,“到”则是一种抵达,不只是目力所及,更是心之抵达。被爱与施爱、心光与阳光、他们与世界之间的双向抵达,成就了岁月欢喜。

“看到”组合不只是追光的人,他们经历过挫折的心灵,依然纯净、光明,依旧愿意用歌声给世人带来明朗的阳光,循梦而行、向阳而生,光风霁月、温暖人间。

他们自己就是阳光本身!

作者:东南网 想学吉他?想看更多精彩弹唱?想知道更多吉他弹奏技巧?赶快关注我们,进入《吉他之家》,这里的精彩无与伦比!


路过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最新评论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24 03: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