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推介港台的歌手听到过一种这样的质疑:某某某在内地一点都不知名,你凭什么给到她/他那么高的评价,你一定是某某某的写手。 今天,借此机会,列举几位被严重“高估”的80、90年代“知名”台湾歌手。 在乐坛,大抵存在四种类型的歌手,有实力有人气的歌手,比如邓丽君、刘文正;有实力没人气的歌手,就是所谓“歌红人不红”的歌手,比如薛岳、林强;有人气没实力的歌手,这样的歌手在如今的华语乐坛其实不少;没名气没实力的歌手,这个就不细点名字。 台湾乐坛,在80、90年代向华语乐坛输出了太多太多的优秀男女歌手,有些歌手,因为当年两岸的政策,几乎没有来内地发展;有些歌手,随着内地引进他们的唱片,在第一时间就名动神州。 所以,笔者所说的台湾乐坛被严重“高估”的“知名”歌手,就是那些在台湾乐坛有着很高的歌坛地位但因为几乎没来内地发展而成为被严重“高估”的歌手们。 80、90年代的台湾乐坛,有很多在内地有着极高人气的男女歌手们,比如“四大天王”齐秦、王杰、周华健和童安格,比如苏芮、蔡琴、千百惠、潘美辰、孟庭苇、范晓萱等,他们本身在台湾也是备受认可的歌手,此类型歌手就不再提点。 下面,按照出道先后顺序,盘点几位在台湾乐坛是天王天后但在内地并不被高度认可的男女歌手们。 第一位,陈淑桦。 1958年出生的陈淑桦,有着“天才童星”的称呼,她在9岁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全新单曲,她一边读书一边唱歌,可以说跟黄莺莺、萧丽珠、欧阳菲菲她们是同一代的歌手。 在年龄相仿的蔡琴、齐豫、潘越云与年龄稍长的苏芮还寂寂无名时,陈淑桦就已经是一线歌手了。 1985年,陈淑桦获得金钟奖歌后,90年代,她又两获金曲奖歌后,是台湾乐坛有此成就的唯一一人,许多名气在她之上的歌手,诸如邓丽君、凤飞飞,有金针歌后却无金曲歌后,是因为进入90年代她们几乎都功成身退了,所以这也足见陈淑桦的长红之势。 在台湾乐坛,陈淑桦是可以归类为殿堂级或者传奇类的歌手,但因为内地乐坛蓬勃发展时陈淑桦遭遇了身体上的状况修整了两三年,而且她也算一个几乎没来内地发展的歌手(1992年在北京、上海等地开演唱会是跟随滚石唱片的统一安排),所以很多内地歌迷认为她被严重高估,她根本无法与张惠妹媲美。 笔者每每谈及陈淑桦,总少不了溢美之词,除了她低调的性格和厚实的作品外,她那近乎完美的唱功着实了得,她几乎从不飙高音,但却总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一首首歌曲唱出它该有的美感。 听到一位资深乐评人说陈淑桦:华语乐坛,许多殿堂级女歌手的声音是可以模仿的,但陈淑桦的声音是别人学不来的。 第二位,蔡幸娟。 蔡幸娟1966年出生,1975年就获得了台湾歌唱比赛的冠军,1980年成为签约歌手。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与蔡幸娟同岁的黎明在1991年成为港乐“三剑客”时,蔡幸娟已经成名足足11年了。 从1980年歌曲《夏之旅》到1983年歌曲《星星知我心》,从1989年歌曲《东方女孩》到1993年歌曲《我心已许》,蔡幸娟唱红的歌曲,其实比许多在内地知名度更高的台湾天后还要多。 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歌手,蔡幸娟也是台湾乐坛外号最多的女歌手,东方云雀、小邓丽君、中国娃娃、小杨贵妃、东方女孩、小调歌后,如此多亲切的名号,也可见蔡幸娟在台湾歌坛的人气。 此处单拿蔡幸娟“小调歌后”的称呼说事,除了蔡幸娟没有人再叫这个称呼,与“小调歌后”对应的“小调歌王”,是享誉内地歌坛的“小哥”费玉清。 所以,蔡幸娟在台湾,是妥妥地天后级歌手,但在内地,听过她的歌曲《问情》、《相爱容易相处难》的歌迷不在少数,但知道她名字的歌迷也确实不多。 第三位,潘越云。 1957、1958年,台湾涌现出了太多对华语乐坛有着重要影响力的音乐人与歌手,比如梁弘志、李宗盛、小虫、马兆骏,比如蔡琴、齐豫、潘越云和陈淑桦。 潘越云是台湾乐坛80年代的“四大天后”之一,也是滚石唱片的当家“一姐”,在台湾百佳唱片(1975-1993年)中,她一人手握七张百佳唱片,成为入围数量最多的歌手。 罗大佑为她录歌会提前在录音棚摆满玫瑰,李宗盛第一次为她录歌诚惶诚恐,小虫第一次见她会精心打扮并穿西装打领带把皮鞋擦得锃亮,受到“三大音乐教父”如此高规格重视的歌手,潘越云貌似还是唯一的一位。 她想换唱片公司,飞碟唱片老板吴楚楚亲自接洽并为她成立“越石工作室”。 内地天后那英在台湾福茂与百代唱片发展时,说到潘越云的名字满脸敬意,还表示她深情款款的歌声影响力太多的后辈歌手。 然而,不管是与80年代的苏芮、蔡琴、齐豫相比,还是与90年代的陈淑桦、高胜美、潘美辰相比,潘越云似乎在内地歌迷的心中都占不到任何优势。 难道,潘越云真的被台湾乐坛严重“高估”了吗? 第四位,殷正洋。 殷正洋与“台语天王”洪荣宏、“台语天后”江蕙不一样,毕竟那两位专注的是相对“小众”一点的闽南语歌曲。 殷正洋1984年与上扬唱片签约,1986年服完兵役后才发行自己的第一张专辑。 在台湾乐坛,殷正洋是唯一一位“三金”歌王,他集齐金钟、金曲和金鼎奖三大歌王荣誉,比陈淑桦还多了一个出版类的金鼎奖歌王/歌后荣誉。 在台湾乐坛,殷正洋是夺得金曲奖歌王最多的歌手(与陈奕迅并列),也是前无古人恐将后无来者的“三提三中”的金曲歌王,也是淡出歌坛后最短时间内就两次成为金曲奖总召(类似评审团主席)的艺人。 在费玉清、齐秦、王杰、周华健、童安格活跃的时代,人们称呼殷正洋是“台湾第一男声”,是“不转弯的火箭级唱将”,敢这样评价而又不被质疑,或许真的是殷正洋天赋过人吧。 然而,殷正洋却被内地歌迷称为“最尴尬的三金歌王”,因为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哪怕是与他同期的黄文章,内地歌迷还至少听过他的两首歌。 究其原因,是因为殷正洋从来没来过内地,哪怕在许多台湾籍歌手纷纷来内地捞金时他也不为所动,被问及此时,殷正洋说自己不想让音乐变得那么功利。 第五位,张清芳。 张清芳1966年出生,1985年被点将唱片老板桂鸣玉签约旗下。 张清芳活跃的时间与陈淑桦百代后期和滚石时期的时间大致重合但事业延续性更好。 张清芳是实体唱片还未沦落前台湾本土实体唱片总销量的第二名,仅次于张学友,领先刘德华、周华健、张信哲等一干人气天王。 90年代,台湾民间评选出了“四大天后”,在张清芳、陈淑桦、叶倩文、林忆莲中,张清芳力压陈淑桦排名第一。 而且,张清芳有一个惊艳但又恐怖的名字——“东方不败”,“东方不败”这个称呼是台湾乐坛用来形容那些年那些在台湾金曲龙虎榜上销量爆表的歌手,像刘德华因为《忘情水》和《天意》两张专辑,也短暂获封过“歌坛东方不败”的称呼,张清芳虽然从未成为金曲龙虎榜的年度冠军,但一直位居前列,所以汇总起来,她的销量恐怖如斯。 纵使张清芳在90年代六提两中金曲奖歌后,纵使她是台湾乐坛的“东方不败”,但在内地,张清芳的知名度,可能还不及万芳、彭佳慧、周蕙等后辈。 也许,这跟张清芳没来内地发展有关系;也许,张清芳真的被台湾乐坛过分高估了。 除了上述五位,如王芷蕾、李建复、黄大成、王梦麟、薛岳、林良乐等歌手或许都被台湾乐坛过分高估了。 您还能想到这个时代还有哪些被台湾音乐圈过分高估的“知名”歌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补充! 作者:北庭芳 想学吉他?想看更多精彩弹唱?想知道更多吉他弹奏技巧?赶快关注我们,进入《吉他之家》,这里的精彩无与伦比!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5-1-16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