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华语乐坛,男歌手们仿佛置身于一场大型“真人秀”——有人靠“情怀杀”翻红成顶流,有人用“人设剧本”收割粉丝,有人沦为“短视频BGM工具人”,还有人因“代表作真空”被全网群嘲。在这场娱乐至死的游戏中,他们的生存法则与困境,比综艺剧情更抓马。一、人设与流量:男歌手的“娱乐圈生存指南”** 1. “情怀派”的文艺复兴:从“过气歌手”到“抖音梗王”** 55岁的周传雄凭借17年前的《青花》在抖音翻红,靠的不是新歌,而是网友的“玩梗狂欢”。他被调侃“周传雄和小刚是不是两个人”,本人亲自下场回应“我比小刚肉一点”,顺势推出“肉感大叔”人设,连带《黄昏》《寂寞沙洲冷》等老歌集体回春,成为“00后KTV必点金曲”。 陶喆则靠“抽象化”人设逆袭。年轻人将他早期的R&B名曲《今天你要嫁给我》配上鬼畜剪辑,造梗“陶喆の电音疗法”,甚至为他颁发“千禧先锋音乐人”奖项。网友辣评:“陶喆的抽象,是华语乐坛的文艺复兴”。 2. “流量新贵”的速成法则:人设>作品 新生代歌手诺米么Lodmemo凭借“谢帝,我要迪士尼”的diss事件一夜爆红,歌曲《枯木逢春》播放量飙升,但大众更热衷讨论他的“暴躁rapper”人设和表情包。流量来得快去得更快,他不得不持续制造话题,从“骂战”到“综艺卖惨”,维持热度如走钢丝。 蔡徐坤的“流量神话”更充满戏剧性。一首英文歌《Wait》击败周杰伦拿下金曲奖,引发全网群嘲。粉丝连夜刷榜“最具影响力歌手”,却遭周杰伦粉丝“夕阳红团建”反杀,上演“顶流VS经典”的史诗级饭圈大战,被戏称“流量泡沫现形记”。 3. “跨界卷王”:从歌手到“全能艺人”的变形计 张艺兴一边立“带华语音乐走向世界”的flag,一边靠《孤注一掷》的演技刷屏,粉丝调侃“音乐是副业,演戏才是主业”。万妮达在抖音化身“做饭跳舞音乐人”,靠“去音乐化”内容涨粉百万,网友吐槽:“现在歌手不务正业才能红?” 二、困境大赏:当“代表作”成为奢侈品** 1. “人红歌不红”的魔咒:流量时代的集体尴尬** 华晨宇被誉为“舞台法师”,却因《无字歌》和《癌》等实验性作品被嘲“鬼哭狼嚎”,粉丝吹捧“艺术先锋”,路人反问:“代表作是做法现场吗?” 周深虽凭《小美满》等OST稳居顶流,但大众更爱讨论他的“天籁嗓音”和综艺段子,而非作品深度。网友调侃:“周深的歌,15秒短视频听个响就够了”。 2. 创作内卷:从“15秒神曲”到“抖音裁缝”** 短视频平台催生“短平快”创作逻辑。王澳楠的《逐客令》靠“竹笛+说唱”混搭成为爆款,但网友评价“前半段惊艳,后半段烂尾,纯为抖音服务”。年度金曲《APT.》因舞蹈挑战走红,音乐沦为BGM,被乐评人讽刺:“这是编舞比赛,不是音乐颁奖”。 3. “情怀VS流量”的鄙视链大战 老牌歌手翻红背后,是新生代的“代表作焦虑”。郑智化时隔20年发新专辑《不思议》,歌词犀利依旧,但年轻人只记得《水手》。他自嘲:“现在的歌像快餐,我的B面冷门歌连外卖菜单都不如”。 周杰伦粉丝与蔡徐坤粉丝的“世纪对战”,更是将“经典VS流量”的矛盾推向高潮。网友总结:“周杰伦的粉丝只是老了,不是死了;流量歌手的粉丝是疯了,不是聋了”。 三、破局之路:在“娱乐至死”中寻找音乐本真** 1. “黑红也是红”:争议人设的反向出圈** 华晨宇的“法师”标签虽被群嘲,却让他成为话题中心。他索性在演唱会设计“魔幻舞台”,将争议转化为票房,粉丝买单:“黑子越骂,我哥越红”。 2. “经典IP+新玩法”的情怀经济学 周传雄将老歌与直播、互动视频结合,打造“中年偶像”人设;陶喆开通抖音账号,用“抽象教学”带火冷门专辑。网友笑称:“老艺术家被迫营业,但真香”。 3. “实力派”的另类突围 毛不易靠《消愁》等叙事性歌曲稳扎稳打,被赞“当代李宗盛”;李荣浩虽被批“安全区创作”,但《麻雀》《年少有为》传唱度碾压流量热歌。证明“好作品才是最长情的流量”。 结语:娱乐化时代的“幸存者游戏” 华语乐坛男歌手们,有人靠人设苟活,有人用作品硬刚,更多人则在流量与艺术的夹缝中挣扎。当网友戏称“听歌不如吃瓜”时,或许真正的破局点在于——让音乐回归耳朵,而非眼球。毕竟,再精彩的人设剧本,也抵不过一首真正驻留人心的旋律。 作者:嚯哈哈 想学吉他?想看更多精彩弹唱?想知道更多吉他弹奏技巧?赶快关注我们,进入《吉他之家》,这里的精彩无与伦比!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5-2-7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