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格子是很多人一直强调练习的内容,同时,也是很多人不屑一顾的蠢办法。事实上,爬格子对于学习吉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很多人一直在错误地爬格子! 为什么要爬格子,对学吉他有什么好处? 初学者的左手,对于吉他琴颈,指板,琴弦,均没有产生肌肉记忆,左手的基本机能也没有得到开发。而爬格子就是针对这些情况的良药。 1) 让手指分得更开 第一把位的爬格,对左手四根手指的扩展有一定的帮助,因为每个品格都相对较宽,这就要求手指必须能分得比较开。 2) 培养正确的左手姿态 爬格子的时候,小指需要按住6弦的第4品,这会强迫初学者夹紧左臂肘关节,以此来“延长”小指的长度,对培养正确的左手姿态,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还为以后左手应对一些小指按在低音弦上的复杂的和弦打下基础。 3)纠正“左手手指抬起过高” 上行爬格要求“保留手指”,下行爬格则要求“预备手指”(本文第2部分详细介绍),针对初学者左手手指抬起过高,远离指板,这会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同时,下行爬格的“预备手指”,为以后的勾弦演奏,又做好了基本功的铺垫。 4)培养肌肉记忆 六根琴弦上的爬格练习,有多种扩展与变化,比如并不依照6~1弦的顺序,而是跨弦,甚至1~4品分布在不同的琴弦上,这对于初学者可以起到熟悉琴弦间距离的作用。无论将来演奏高速复杂的Solo,还是高速转换复杂的和弦,左手的四根手指都必须对每根琴弦的位置产生强大的肌肉记忆,而爬格练习的一大作用就是在培养肌肉记忆。 徐又-示范标准爬格子练习 爬格子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是如果不按标准去爬,反倒是做无用功。以下是示范视频中讲到的要点: 1)右手拨弦 需要注意的是,当弹到1、2、3弦时,我们不用大拇指去拨弦,而是用食指和中指进行轮拨。 2)左手:“保留手指”与“预备手指” 上行爬格要求“保留手指”,即在中指落下按弦的时候,食指并不抬起离开,其余手指,以此类推。而下行爬格则要求“预备手指”,即小指按弦的时候,无名指同时落在琴弦品格上,做好下一个音的准备,此时只要小指抬起,无名指所按的音,早已准备就绪,中指和食指,以此类推。 3)左右手的同步 如果右手在左手落在琴弦上之前就拨响琴弦,弹出来的音不“响”;假如左手在右手拨弦之前,先落在琴弦上,那么左手会造成一个“打弦”的声音。这些都是脏音,都是不可取的。所以,左右手的同步,意味着左手落在琴弦上的同时,右手拨弦。每一个音都是如此。 自学者容易犯的错误和解决办法 徐又-爬格子容易犯的错误和解决办法 1)为什么我的小指总是够不到? 左手手臂肘关节夹紧,手腕放好,爬格子的时候只动手指。一定要避免一开始手臂没有夹紧,弹到左手小指按弦的时候,发现手够不到了,才把手腕又转过来的错误习惯。 2)为什么我弹的音“一断一断的”? 要做好这一步,必须建立在上一步摆好“左手的正确姿态”上,只有左手在放松状态下按弦,才能顺畅连续地弹响每一个音。 更多常见问题 1)标准练习练厌倦了怎么办? 不要把爬格子练得太死,爬格子是为了提高手指灵活性和左右手配合能力。所以除了标准练习之外,还可以试试以下变化: 徐又-爬格子的拓展练习 2)练音阶还是练爬格子? 这个是讨论最多的问题了。 相邻四品的爬格练习,稍作改动,便可以成为所谓的“音阶”,某种意义上,爬格练习更像是音阶练习的“预科班”,并不矛盾。初学者在学习音阶之前需要一定的左手机能作为基础,这刚好是爬格练习存在的价值。 3)要不要开节拍器?节拍器开多少速度? 单音跟随节拍器,是最基本的节奏练习,为什么不在爬格的时候,就开始做呢?花同样的时间,尽可能同时多练一些,各方面能力同时培养,是最经济实惠的。 节拍器从60bpm开始,每响一下,弹一个音。在确定每个音符都演奏的饱满连贯之后,慢慢地提升练习速度。 4)爬格子的时候手腕会酸疼,这是正常的吗? 在练习任何乐器演奏时,一旦有酸痛或者任何身体上的不适,立刻停止,查找原因,这绝对是姿态上发生了一些隐藏错误导致的。最终都会发现一点,姿态的变形扭曲,普遍是因为本动作要领上的错误,比如:小指弹到1弦4品时,依旧像演奏6弦时那样,伸得很直,这会导致手腕向前送,加大了手腕弯曲的角度,酸痛感接踵而至。 5)练习爬格子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时间频次? 爬格对于初学者,是每天必练的,是一种极好的 Warm Up 热身,放在整个练习过程的最开始,跟随节拍器,不用太久,2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一天中练琴时间比较分散,那么每次练琴前,都可以做一些爬格练习,5分钟,10分钟,均可,需要根据自己手指的状态而定。 *以上视频内容,根据徐又老师的零基础吉他弹唱课程《危险吉他30天》,以及徐又老师给同学们的答疑视频整理而成。 |
吉他之家版权声明:本站图谱信息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自制 仅供参考与交流,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
www.798com.com|联系我们|广告合作|吉他之音|吉他之家 ( 京ICP备12000409号-4 )
GMT+8, 2024-11-5 13: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吉他之家
© 2017-2022 Comsenz Inc. & 吉他之家